-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低温防护课件演讲人
认知先行:低温环境的特征与危害01落地为要:低温防护的实施与管理02技术为本:2025低温防护的核心手段03总结:2025低温防护的核心逻辑04目录
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从事低温环境作业安全防护研究与实践已有15年,参与过极地科考、高寒地区电力巡检、北方冬季工程建设等多个场景的防护方案设计。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我国北方极端低温天气频发(如2023年内蒙古根河最低温达-53℃),南方部分地区也出现罕见冻雨;同时,冷链物流、新能源电池低温测试等新兴领域对低温防护的需求持续增长。今天,我将结合一线经验与最新技术,系统梳理“2025低温防护”的核心要点,希望能为大家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01认知先行:低温环境的特征与危害
认知先行:低温环境的特征与危害要做好低温防护,首先需明确“低温”的界定与潜在风险。不同行业对“低温”的阈值标准不同——例如,户外作业通常将环境温度≤-10℃视为高风险低温环境;冷链仓储的常规作业温度为-18℃~-25℃;而极地科考、高海拔登山等场景,环境温度可低至-50℃以下。这些低温环境对“人-机-环”系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递进性与叠加性。
1对人体的危害:从生理反应到不可逆损伤人体是恒温系统,核心体温需维持在36.5℃~37.5℃。当环境温度持续低于体表温度(约33℃),且防护不足时,热量流失速度会超过代谢产热速度,引发“失温”链式反应:
轻度失温(32℃~35℃):表现为寒战、皮肤苍白、动作协调性下降(如握工具不稳)、言语含糊。此时若及时干预(如转移至温暖环境、补充热饮),可快速恢复。
中度失温(28℃~32℃):寒战停止(身体能量耗尽)、意识模糊、心率/呼吸减慢、瞳孔散大。我曾在某风电检修现场目睹一名工人因手套破损暴露手部30分钟,核心体温降至30℃,送医后经4小时复温才脱离危险。
重度失温(<28℃):心脏骤停风险极高,即使抢救成功,也可能因器官缺血造成永久性损伤(如肾功能衰竭、神经损伤)。
1对人体的危害:从生理反应到不可逆损伤除失温外,局部冻伤更常见于暴露部位(手、足、耳、鼻)。根据损伤程度,冻伤可分为:01Ⅰ度(红斑期):皮肤红肿、刺痛,复温后2~3天消退;02Ⅱ度(水疱期):表皮下出现水疱,2周左右愈合,可能留疤;03Ⅲ度(坏死期):真皮层坏死,需手术切除;04Ⅳ度(全层坏死):累及肌肉、骨骼,常需截肢。05
2对设备与材料的影响:性能衰减与结构失效低温不仅威胁人员安全,还会导致设备“冻伤”。以我参与的某高寒地区输变电工程为例,未做防护的变压器油在-30℃时黏度增加3倍,导致散热效率下降25%;某型无人机的锂电池在-20℃时容量衰减至常温的60%,曾发生因电量骤降导致的坠机事故。具体来看:
金属材料:在“冷脆临界温度”以下(如普通碳钢约-20℃),冲击韧性急剧下降,易发生脆性断裂(如脚手架钢管、机械连接部件);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在低温下变硬、变脆,密封件(如O型圈)失去弹性,导致设备漏油、漏气;
电子设备:芯片工作电压漂移、传感器精度下降(如温度传感器误差可达±5℃)、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速率降低(铅酸电池在-10℃时容量仅为常温的70%)。
3低温环境的“隐性风险”:作业效率与误操作低温会显著降低人员的认知与操作能力。实验数据显示:环境温度每下降10℃,简单手工操作的失误率上升15%;-20℃时,人员完成工具组装的时间比20℃时延长40%。某矿山企业曾因铲车司机手部僵硬,误触操作杆导致矿石倾倒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这些“人因失误”往往是低温危害的间接表现,需重点关注。
02技术为本:2025低温防护的核心手段
技术为本:2025低温防护的核心手段明确危害后,需针对性构建“主动防御+被动防护”的技术体系。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热管理技术的进步,低温防护已从“穿厚点、多活动”的经验式防护,升级为“精准温控、智能监测”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1主动防护:热量补充与主动加热主动防护的核心是“维持产热-散热平衡”,关键手段包括:
1主动防护:热量补充与主动加热1.1能量补给技术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的基础代谢率比常温高30%~50%(如-20℃时,成人每日需摄入3500~4000大卡)。科学的能量补给需满足:01高热量密度:优先选择脂肪(9kcal/g)、碳水(4kcal/g)类食物(如巧克力、坚果棒),避免高蛋白(消化耗氧多,增加心肺负担);02热饮系统:50℃~60℃的热饮(如姜茶、热粥)可快速提升核心温度(比常温饮快3~5倍)。某铁路养护单位为作业人员配备“恒温保温壶”(6小时保热≥50℃),冬季失温事件下降60%;03局部供能:针对手部等易冻部位,可使用“自热暖手宝”(基于铁粉氧化放热,持续发热4~6小时),但需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温度可达6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考试练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doc VIP
- 风电项目施工工艺及流程介绍.pptx VIP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园区能耗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pdf VIP
- ASDA-A2的台达交流伺服驱动器.pdf VIP
- 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考试试卷.pdf
- 数字逻辑与设计——运动码表实验报告.docx VIP
- 2025浙江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春季招聘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年0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核技术支持中心社会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2115.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