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土木建筑工程静力计算实用手册
前言
本手册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现行标准,结合姚谏《建筑结构静力计算实用手册》等经典著作核心内容,聚焦工程实践中静定与超静定结构的静力分析需求。手册通过理论公式+系数表+案例解析的形式,简化复杂计算过程,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设计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的日常参考与问题解决。
一、静力计算基础理论
(一)核心概念界定
静力平衡条件: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满足∑F?=0(水平方向合力为零)、∑F?=0(竖直方向合力为零)、∑M=0(绕任意点力矩和为零)三大基本条件。
结构分类:
静定结构:反力与内力仅通过静力平衡条件即可完全确定(如简支梁、桁架);
超静定结构:存在多余约束,需结合平衡条件与变形协调条件求解(如连续梁、刚架)。
荷载类型:
荷载类别
典型示例
计算要点
集中荷载
节点处设备重量
按集中力P直接代入公式
均布荷载
楼面自重、积雪荷载
以线荷载q(kN/m)或面荷载(kN/m2)表示
节点弯矩
刚性连接端力矩
需明确方向(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二)材料基本参数
密度相关指标:
实际密度(ρ):ρ=m/V(m为质量,V为绝对密实体积);
体积密度(γ):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质量,用于自重计算;
孔隙率(P):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影响材料强度。
力学性能参数:
弹性模量(E):衡量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钢材E≈2.06×10?MPa;
截面惯性矩(I):反映截面抗弯能力,矩形截面I=bh3/12(b为宽,h为高)。
二、静定结构静力计算
(一)梁类结构计算
1.简支梁内力计算公式
荷载形式
支座反力
跨中弯矩
最大剪力
跨中集中荷载P
R?=R?=P/2
M_max=Pl/4
V_max=P/2
满跨均布荷载q
R?=R?=ql/2
M_max=ql2/8
V_max=ql/2
端弯矩M?、M?
R?=(M?-M?)/l
M(x)=M?+R?x
V_max=
2.悬臂梁关键计算
固定端弯矩:M_fix=Pl(末端集中荷载P)或M_fix=ql2/2(满跨均布荷载q);
末端挠度:f=Pl3/(3EI)(集中荷载)或f=ql?/(8EI)(均布荷载)。
(二)桁架结构计算
节点法:取单个节点为研究对象,按∑F?=0、∑F?=0列平衡方程,适用于简单桁架;
截面法:用假想截面截断桁架,对截断部分列平衡方程,计算指定杆件内力;
零杆判定规则:无荷载作用的两杆节点,两杆内力均为零;无荷载作用的三杆节点,其中两杆共线则第三杆为零杆。
三、超静定结构静力计算
(一)超静定次数判定
通过去除多余约束确定,具体规则如下:
去掉一根链杆:减少1个约束;
去掉一个单铰:减少2个约束;
切断刚性连接/去掉固定端:减少3个约束;
将刚性连接改为单铰:减少1个约束。
(二)力法计算
基本原理: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将超静定结构转化为静定基本结构,通过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力法方程求解。
解题步骤:
判定超静定次数,确定基本未知量X?,X?,...X?;
选取基本体系(去除多余约束,代以未知力);
建立力法方程:δ??X?+δ??X?+...+Δ?P=0(i=1,2,...n);
计算系数δ??(单位力产生的位移)和自由项Δ?P(荷载产生的位移);
求解未知力,进而计算内力。
(三)位移法计算
基本未知量:刚节点角位移和线位移(无侧移刚架仅需角位移);
基本结构:通过附加刚臂(限制转角)和附加支座(限制线位移)形成的单根超静定杆组合体;
典型杆端弯矩公式:
两端固定梁:M_AB=4iθ_A+2iθ_B-6iΔ/l(i=EI/l为线刚度,Δ为相对线位移);
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梁:M_AB=3iθ_A-3iΔ/l。
(四)力矩分配法
适用范围:连续梁和无节点线位移刚架的近似计算;
核心参数:
转动刚度(S):使杆端转动单位角需施加的力矩,如两端固定杆S=4i;
分配系数(μ):μ?=S?/∑S?(某杆转动刚度与节点总刚度之比);
传递系数(C):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之比,两端固定杆C=0.5。
计算步骤:锁定节点→计算固端弯矩→分配弯矩→传递弯矩→放松节点→迭代至收敛。
四、典型结构计算案例
(一)π型刚架内力计算
以跨中均布荷载作用下的π型刚架为例:
荷载分解:将均布荷载q分解为对称荷载分量;
利用手册公式:查刚架内力系数表,代入参数α=l?/l(荷载作用段比);
内力合成:将各荷载分量产生的内力叠加,得到最终弯矩图、剪力图。
(二)连续梁支座反力计算
已知三跨连续梁AB=BC=CD=l,满跨均布荷载q:
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各杆端弯矩;
取梁段列平衡方程,求得支座反力:R_B=R_C=11q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抢救车质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docx
- 无人机视频接入指挥调度平台技术要求规范.docx
-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docx
- 2023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 储能系统跟网型(GFL)与构网型(GFM)技术及控制策略差异解析.docx
- 检验检测报告审核记录表.docx
- 2025年春季学期主题班会安排表.docx
- 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德育主题教育计划.docx
- 2024年秋季学期“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docx
- 北半球印太暖池热通量变化及其对低纬高原5-8月降水的影响机制探究.docx
- 带位势F - 调和映射的理论探究与性质分析.docx
- 成都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困境与突破路径.docx
- 双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海泡石对水中菲的高效吸附机制与性能研究.docx
- 董事自我交易法律规制的多维审视与完善路径.docx
- 昌吉州东部弱网架下大负荷集中接入的供电可靠性优化策略研究.docx
- 拟南芥ATG5基因介导SA信号对丁香假单胞菌诱导死亡的分子调控机制探究.docx
- 探究PCI围术期负荷阿托伐他汀对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docx
- 产气荚膜梭菌Beta2毒素:细胞毒性机制与致病路径深度解析.docx
- 消退素D1: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治疗的新曙光——保护作用与机制深度剖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