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 夏 6蛙声 (1).docVIP

古诗词意象 夏 6蛙声 (1).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草池塘处处蛙

——古诗词夏之意象六:蛙声

川雪

夏天的夜晚,在水田、池塘边,总会传来阵阵蛙声。蛙声是夏天最美的乐章。在古诗词中,有不少以蛙声为意象的作品,成为表现农村生活的佳作。

先看唐代诗人贾弇的五绝《孟夏》,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诗的意思是:在水乡江南的初夏,子母竹竹笋像编排起来一样茁壮生长。大蛤的吹气可成楼阁虚景,青蛙的鸣叫像奏乐一样。诗中把初夏时节水乡江南的蛙声比作管弦之乐,萦绕耳际,令人浮想联翩。

唐代诗人吴融在《阌乡寓居十首·蛙声》写道:

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诗中,诗人不赞成只把蛙声比作鼓吹之管弦乐声,他觉得如若于月明人静之夜,用心谛听,蛙声更是胜过天籁之音。

蛙声是诗意的夏夜曲。悦耳的蛙鸣,激起了诗人无尽的创作灵感。正如晚唐诗人韦庄所咏:“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三堂东湖作》)其全诗是: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四十二岁的韦庄从长安附近的鄠杜移居虢州(今河南灵宝),这首《三堂东湖作》,作于居住虢州时。当时,黄巢虽已起兵,但虢州还是一片安静。秋日,村居无事的诗人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静静地游览东湖,他用清新秀丽的笔触画出了湖光山色,寄寓着悠然自得的闲适情怀。“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以动衬静地写出黄昏池塘的一片蛙声,是最能增添诗人诗兴的。

唐代诗人张籍《过贾岛野居》中的蛙声,突出了环境的凄清:

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

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

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

诗中描写了贾岛之居的偏远、寂静,“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碧草连接着庭户之间,青蛙在篱笆下叫着。显出了贾岛野居的荒凉、冷落。

南宋诗人戴复古《夜宿田家》中的蛙声,烘托了诗人的羁旅愁绪: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这首诗写诗人旅途夜宿农家的情景,抒发了羁旅乡愁之情。首联写旅途苦况,以“簦笠相随”极写孤独,以“路歧”极写行路难,又以“一春不换旧征衣”极写寒酸,一唱三叹,感慨深沉。颔联切入正题,以“雨”和“黄泥坂”进一步写行路难,而以“白板扉”反映出农家的贫困,写出了诗人下雨时在黄泥坂上艰难跋涉,夜晚投宿贫寒农舍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劳苦奔波、四处漂泊的生活状况。因此,即使蛙声呱噪,诗人也很快就进入梦乡,并梦化蝴蝶。颈联可谓极尽飘泊无依,身世茫茫之致,旅夜情景逼真形象,旅途实情孤寂索寞,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尾联抒发思乡之情,出句有“家书抵万金”的感慨,下句以景结情,富有无穷余味:传书鸿雁南来北去,却不能捎来一封家书;鸿雁南来北去皆有归宿,而自己却长年飘泊在外,有家难回。面对鸿雁,看看自己,不禁教人顿生迷茫怅惘之恨。“身在乱蛙声里睡”一句中的“乱”字,写出了蛙声的嘈杂、喧闹,衬托了诗人乡书难寄,久游思归的纷乱愁绪。

再看清代诗人查慎行的《次实君溪边步月韵》:

雨过园林暑气偏,繁星多上晚来天。

渐沉远翠峰峰淡,初长繁阴树树圆。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

查慎行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这首诗是在这一背景下写的。

诗的大意是:大雨过后园林的气温转凉,晚上天空的星星多而密。远处山峰的翠色渐渐暗淡,树木新长的枝叶茂盛,树阴一团团的。萤火虽只有一点,但是在草岸间,仍像星星一样醒目可见。青蛙的叫声虽然远隔十里以外,但仍旧能够从山泉的响声中清晰可辨。所以说呢,谣言、诽谤之类的言论也是如此,哪怕开始的时候就那么一点点,之后也会被传开,被拿到台面上来。于是作者笔锋一转,立刻从写景的两句里出来,直接说出主题:“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意思是,新诗未必能够和世俗论调和谐,评论事情的时候不要受少数几个人的影响就开始谣传。

就是因为自己家人受到了诽谤的罪名,自己也受连累,所以他才作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怨愤心情。

这首诗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名句,后来齐白石还用它做了幅画,但意境已经转变,跟这首诗的基调是完全无关的。

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而水则是青蛙温馨的家。所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露坐》中写道:“蛙声经雨壮,荧点避风稀。”一个“壮”子,传神地写出了雨后蛙声的雄壮与热闹。

再看宋代诗人张舜民《鸣蛙》:

电掣雷轰雨覆盆,晚来枕簟颇宜人;

小沟一夜深三尺,便有蛙声动四邻。

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晚上转凉,枕席宜人。小

文档评论(0)

建筑施工图设计 C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建筑设计工程师持证人

建筑设计规范,行业动态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2日上传了建筑设计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