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终极关怀的哲学底色:从日常追问到永恒之思演讲人
终极关怀的哲学底色:从日常追问到永恒之思01人类文明中的终极关怀探索:从神话到哲学的智慧长河02高中生的终极关怀实践:在日常中触摸永恒03目录
2025高中哲学导论哲学与终极关怀追寻课件
各位同学:
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哲学与终极关怀”这个话题,我想起去年开学第一堂哲学课上,有位同学在笔记本扉页写了一句话:“活着的意义,是不是只有等到死的那天才能明白?”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教室里原本平静的思考池——有同学点头,有同学皱眉,也有同学小声说“那也太绝望了”。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终极关怀从来不是哲学家的专属课题,它就藏在你们对“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的追问里,藏在你们面对离别时的困惑、面对选择时的犹豫,甚至藏在你们刷手机时突然涌上心头的“这一切有什么意义”的迷茫中。
作为高中哲学导论课的主讲教师,我希望今天的课程能帮大家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更重要的是让你们看到:哲学不是书斋里的玄思,而是每个人用一生去实践的“终极关怀之学”。接下来,我们将从“终极关怀的哲学底色”“人类文明中的终极关怀探索”“高中生的终极关怀实践”三个维度展开,逐步深入。
01终极关怀的哲学底色:从日常追问到永恒之思
终极关怀的哲学底色:从日常追问到永恒之思要理解“哲学与终极关怀”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核心概念:什么是哲学?什么是终极关怀?
1哲学:追问“根本问题”的智慧之学哲学(Philosophy)的词源是希腊语“爱智慧”(PhileinSophia)。但这里的“智慧”不是解题技巧或生活经验,而是对“根本问题”的追问。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们是否有过这些瞬间:
看到晚霞漫天时突然想“美是什么?为什么我会被打动?”
听到同学说“我要考清华”时疑惑“成功的标准只能是名校吗?”
奶奶去世后反复问“人死后真的有灵魂吗?生命的终点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题看似零散,却指向同一个方向——对“存在”“价值”“意义”的根本追问。哲学的独特性就在于,它不满足于“是什么”的答案,而是不断追问“为什么是这样”“有没有更本质的解释”。比如科学会告诉我们“水是H?O”,但哲学要问“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确定自己对物质的认知是真实的?”;伦理学告诉我们“要遵守规则”,但哲学要问“规则的合理性从何而来?善的本质是什么?”
2终极关怀:对“生命根本命题”的回应终极关怀(UltimateConcern)是神学家蒂利希提出的概念,指人对“存在本身”的关切,是超越具体利益、指向生命根本意义的精神需求。它包含三个层面:
存在之基:我从哪里来?我为何存在?(宇宙与生命的起源)
价值之锚: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善?(人生目标与道德标准)
超越之境:死亡意味着什么?有限的生命如何获得永恒?(对死亡的态度与意义的超越)
同学们可能会问:“这些问题太抽象了,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去年带学生参观养老院时,有位92岁的爷爷拉着我们的手说:“我现在最后悔的,是年轻时总觉得‘以后有的是时间’,结果没认真和父亲道过别,没陪孩子好好成长。”这句话让我明白:终极关怀不是“老了才需要想的事”,它藏在每一次“现在要不要努力”的选择里,藏在每一段“要不要珍惜眼前人”的关系中——我们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直接决定了我们如何度过当下的每一刻。
02人类文明中的终极关怀探索:从神话到哲学的智慧长河
人类文明中的终极关怀探索:从神话到哲学的智慧长河人类对终极关怀的探索已有数千年历史,不同文明、不同哲学流派给出了各具特色的答案。理解这些智慧,不是为了“背诵标准答案”,而是为了在多元视角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坐标。
1中国哲学:在“日用伦常”中安顿生命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始终扎根于现世生活。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体生命与家庭、社会、天下的责任联结,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就是生命的意义;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中,消解对生死、得失的执着。
我曾带学生重读《论语》,当读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时,有位同学说:“孔子好像在说,先把活着的事做好,死亡的问题自然会有答案。”这句话点破了中国哲学的核心——终极关怀不是脱离生活的玄想,而是在“事上磨练”中实现生命的圆满。就像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当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次值日、每一场考试、每一段友谊时,就在实践着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2西方哲学:在“理性追问”中寻找永恒西方哲学的终极关怀始于对“存在本质”的追问。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真正的永恒存在于超越感官的“理念”中;亚里士多德则提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将终极关怀落实在“践行美德”的生活里。到了近代,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没有固定的“本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空经济行业专题系列二:eVTOL动力系统的市场空间、技术趋势和产业链机遇-国信证券.pptx VIP
- 化妆品105条考试试题.docx VIP
- 矛盾化解与行为习惯养成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 玩具的巧思》精品课件.pptx
-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docx VIP
- 机械加工生产操作岗位培训试卷.pdf VIP
- 2025至2031年中国实木砧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微信营销与运营》5套期末考试卷AB卷带答案习题试卷模拟卷.docx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f VIP
- 5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