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之佝偻病.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儿科之佝偻病.ppt

佝偻病 佝偻病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以多汗,夜啼,烦燥,枕秃,肌肉松弛,囱门迟闭,甚至鸡胸肋翻,下肢弯曲等为特征。本病常发于冬春两季,多见于3 岁以下的小儿,尤以6-12个月婴儿发病率较高。4-5岁以上,特别是8-12岁得佝偻病称晚发性佝偻病,表现以站立、行走时易疲劳、乏力、腿痛,所谓的生长痛。 本病属中医五迟、五软、龟胸、龟背等范畴。 2、现代医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病理变化是儿童时期骨钙化不全。俗称缺钙。其实主要是缺D。D是促进小肠钙磷的吸收,补钙关键在补D。 病因病机 孕妇胎养失宜 饮食失调 日照不足 本病病机由于脾肾虚亏。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不足,可以影响到其他脏器不足。病变之初,可出现心、肝、肺功能失调。后期肾虚髓亏,骨气不充,骨质疏松,成骨迟缓,甚至骨骼畸形。 诊断 1、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季节。 2、发病初期有烦燥夜啼,神情淡漠,纳呆,多汗,枕秃,囟门迟闭,牙齿迟出等。 佝偻病枕秃 3、病至活动期,除初期表现,还可见方颅、乒乓头(颅骨软化)、肋外翻、肋软骨沟、手镯、鸡胸、漏斗胸、“O”型或“X”型腿、脊柱后突或侧弯等。 4、化验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常低于1.29mmol/L(4mg/dl),钙磷乖积小于30,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腕部摄片,可见干骺端有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也可见骨质疏松,皮质变薄。 佝偻病X线腕部摄片 鉴别诊断 1、呆小病 2、脑积水 呆小病 脑积水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补肾填精。病之早期,证属脾肺气虚者,治以健脾补肺;证属脾虚肝旺者,治以健脾平肝。证情较重,多为脾肾虚亏者,治以补肾填精为主。 分证论治 (一)脾肺气虚 症状 形体虚胖,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发稀易落,肌肉松软,大便不实,纳食减少,囟开而大,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软无力。 证候分析 治法 健脾补肺 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四君子合生脉 (二)脾虚肝旺 症状 头部多汗,面色少华,发稀枕秃,纳呆食少,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至抽搐,囟门迟闭,齿生较晚,舌淡,苔薄,脉细弦。 证候分析 治法 健脾平肝。 方药 益脾镇惊散加减。 (三)、脾肾亏损 症状 —— 面恍虚烦,多汗肢软,神情淡漠,智力不健,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头颅方大,鸡胸,龟背,肋骨串珠、外翻,下肢弯曲,或见漏斗胸等,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则——补肾填精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补脾:黄芪、人参、白术、云苓、山药。 补肾:紫河车、鹿角、龟板、熟地。 养血安神:当归、枸杞、枣仁、远志。 中成药 1、龙牡壮骨冲剂。 2、六味地黄丸。 3、玉屏风散。 维生素D疗法 正常维生素D每日需要量为400IU。 轻症:口服维生素D 制剂(包括浓缩鱼肝油和骨化醇制剂)2000——5000IU/日,连用一个月。之后改为预防量(400—1000IU/日)。 重症:肌注维生素D3(30万—60万IU/次),每月一次,可连用2—3次。以后2——3个月不必用预防量。 注意:不论口服或注射维生素D制剂,都需同时口服钙剂。 预防(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 妊娠期 前期多照射阳光, 后三个月口服鱼肝油预防量。 新生儿期: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晒太阳(包括折 射性阳光)。 冬季出生的小儿:自出生起开始口服浓缩鱼肝油,每日给微生素D制剂400IU。也可给予适当钙剂,每日不超过0.5克。入夏停服。 北方入冬后可顿服高浓度骨化醇糖丸,即每年10月中旬和第二年的一月中旬左右。三周岁为止。 * *

文档评论(0)

各行业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