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 宋代中央集權.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中央集權 興﹕如何興起? 興﹕如何興起? 盛﹕有何表現? 盛﹕有何表現? 衰﹕有何問題? 衰﹕有何問題? 亡﹕如何覆亡? 亡﹕如何覆亡? 課題重點 宋朝的中央集權措施 施行背景 具體措施 針對對象 影響(利弊) 中央集權? 何謂「中央集權」? 集中權力於中央,將分散的權力重新整合起來 何謂「中央」? 相對於…地方? 相對於…領導人? 集甚麼「權」? 甚麼種類的權? 甚麼人手上的「權」? 如何「集權」? 從他人手上取回 將分散的權力集中起來 中央集權的理解方式 以「政策範疇」整理 行政方面 中央管理 地方監控 軍事方面 財政方面 以「針對對象」整理 地方 割據,有令不從 軍人 兵變 權臣 以下犯上 概念圖﹕中央集權措施 資料題﹕宋初中央集權的背景 資料一﹕五代(907-960)歷史的發展 資料二﹕太祖疑難? 太祖問趙普﹕「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建長久之計,其道如何? 」 問題重點(審題)﹕ 想長治久安而不得的原因? 如何才能長治久安? 怎樣才算是「長治久安」? 沒有戰爭天下太平 自己家族能夠代代相傳下去 宋太祖面對的問題 唐中葉以來至宋建國之200年間(760-960) 軍人不安份守己,干涉政務,甚至作亂 節度使 禁軍將領 政權不穩,權臣篡位(以下犯上) 地方政府尾大不掉,分離主義盛行 胡人勢盛 已成為「積習」 趙普獻計 趙普如何理解問題所在? 「節鎮太重,君弱臣強」 以下犯上 中央集權體制失靈 趙普「一鎚定音」﹕重建中央集權的三大方針 1)??稍奪其權 (行政權) 2)??制其錢穀 (財政權) 3)??收其精兵 (軍事權) 1)? 稍奪其權 藩鎮多領數州,地廣人眾 中央無權干涉藩鎮 權力轉移 地方行政 人事任用(藩鎮自行委任軍官擔任地方官員) 就地處理刑事案件,不必上報中央 減少藩鎮兼領的州,壓縮其轄區 設立「路」作為監察區 由中央任命的文臣(知州)擔任地方長官 「通判」監視地方官施政 既要定期向中央遞交報告,亦可不經地方長官向中央傳遞文書 地方政令須由通判副署方可施行,以避免地方長官專擅 刑事案均需呈報中央備案,層層覆核,以避免地方操生殺大權 2)??制其錢穀 地方官多扣押地方賦稅,私下挪用以作擴軍養兵之用。 中央委派轉運使監理地方財政 地方收入除經常性經費外,全數上繳中央 管理鹽場、糧倉等國營機關,避免地方政府私下挪用 非經常性開支須向中央申報撥款 3)??收其精兵 唐末藩鎮 自行招兵買馬 長期盤據地方,勢力根深蒂固 將軍隊重新整編 精銳者稱禁軍 老弱者則編為廂軍(地方勤務兵) 禁軍須負責全國防務 實行更戍法(定期調防)以避免軍隊長期盤據地方及打散牢固的主從關係 更戍法 何謂更戍法 ? 目的﹕均勞逸(類似編更表) 將分駐各地的禁軍再細分為若干小隊,按更表更換駐防小隊的組合,為期只有二至三年。因此兵與兵之間的關係較為疏離 只有兵換防,將不換防(務求兵將不能串連),將領只負責部隊的日常操練 圖解更戍法(一) 每次更戍時,將本隊(a)內各支隊(a1…a5),分送至各地的不同隊伍 然後分別從各地的隊伍中分別抽取其中一個支隊,再拼湊成一個新的編隊。 小結 趙普的建議是否完全解決宋太祖之慮? 趙普的建議只是針對地方權重的問題,未能顧及中央內部的隱患。 宋太祖認為中央政權內部存在甚麼威脅? 禁軍 權臣 如何對付中央政權內部的問題? 重組政府架構以實現皇帝集權(臣下削權) 改組中央,分削相權 重組中央架構,將原本宰相負責統籌的權力依職能分工 二府三司制 二府 中書省(行政) 樞密使(軍事) 三司(財政) 戶部司(戶籍) 鹽鐵司(專賣) 度支司(出納) 重組中央禁軍 五代以來禁軍傳統有深厚的「結拜文化」 政府無權干涉軍隊內部的人事和運作 以「杯酒釋兵權」迫退資歷深,影響力大的元老級禁軍將領(如﹕石守信),以便提拔新一代接班人 將禁軍指揮權改為三衙制,以便互相制衡 讓文人(樞密使) 掌握軍隊的管理權,並空降文人直接領兵(文人知兵) 問題 Q 在大量採用文官及建立大量新職位的情況下,政府會產生甚麼問題? 政府會有大量「空缺」 入職要求是當時缺乏的高學歷文人 形成「求過於供」人才錯配 重文政策 五代以來盛行「以力為尚」的價值觀 士人多鮮廉寡恥,缺乏忠君意識 大興儒家教育,有系統地培育忠君愛國的青年 廣開科舉 (放寬取士的條件及名額限制,並一意重用科舉出身的人,令科舉成為具社會認受性的出路) 建立以儒生為主體的文人政府,取代五代以來的軍人政府 總結 組織文化的改變﹕宋朝的管治思維是「先安內,後攘外」,利用制度更替 + 人事安排 + 文化改造,解決歷史遺留的問題 北宋中央集權政策的影響 從好、壞兩方面立論 積極意義

文档评论(0)

血玲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