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荷]弗兰斯amp;#8226;凡amp;#8226;爱默伦.doc

《论辩》[荷]弗兰斯amp;#8226;凡amp;#8226;爱默伦.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ARGUMENTATION 论 辩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通向批判性思维之路 [荷]弗兰斯·凡·爱默伦 著 [荷]斯诺克·汉克曼斯 熊明辉 赵艺 译 新世界出版社 论 辩 通向批判性思维之路 Argumentation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荷]弗兰斯·凡·爱默伦 著 [荷]斯诺克·汉克曼斯 熊明辉 赵艺 译 Written by Frans H. van Eemeren Francisca Snoeck Henkemans Translated by Xiong Minghui Zhao Yi 新世界出版社 New World Press 作者简介 弗兰斯·H·凡·爱默伦,1946年生。1970年获荷兰语言与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1982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交际、论辩理论和修辞学教授、系主任,乌得勒支大学教授,国际论辩协会主席,荷兰继续教育学院成员,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他与已故的罗勃·荷罗顿道斯特合作提出了语用论辩术,创立了论辩研究的语用论辩学派,习惯上被论辩研究学界称“阿姆斯特丹学派”。这种研究论辩的新方法系统地结合哲学论辩思想和对话逻辑来分析对话中所使用的语言。由于这个理论的发展,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研究论辩理论的中心。 迄今为止,凡·爱默伦已出版了50余部著作(含与他人合著)。其中代表作有:《论辩性对话中的言语行为》(1984)首次提出了语用论辩术的基本思想;《论辩、交际与谬误》(1992) 提供了精致化的语用论辩谬误理论;《论辩性对话的重构》(1993)介绍了用语用论辩方法系统重构论辩性对话的方法;《论辩理论基础——历史背景与当代发展》(1996)对论辩理论研究的全面回顾;《论辩――通向批判性思维之路》(原名:《论辩――分析、评价与表达》,2002)是一本从 语用论辩术角度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教科书;《论辩与修辞》(2002)开始研究论辩与修辞关系,结合修辞与语用方法重构论辩对话;《系统的论辩理论——从语用论辩角度看》(2004)是语用论辩术的结论性著作,系统总结了语用论辩术20多年来研究的成果。此外,凡·爱默伦还公开发表了200余篇与语用论辩术有关学术论文。 费兰西斯卡·斯诺克·汉克曼斯,1956年生于荷兰乌得勒支,主要从事复杂论辩分析研究。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拉,师从凡(爱默伦教授,其博士论文是《复杂论辩分析――批判性讨论中并列复合论辩的重构》。与凡(爱默伦教授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1部。1982年至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2篇(含合作论文),书评6篇。 译者简介 熊明辉,男, 1968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现任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1994年在西南师范大学获逻辑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学在职博士生,主要从事非形式逻辑、法律逻辑、批判性思维、论辩理论研究。主要学术兼职有:国际论辩研究会会员、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逻辑学会秘书长、广东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赵艺,女,逻辑学博士,主要从事非形式逻辑的认知基础、论辩理论、法律逻辑等方面的研究,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学术兼职:国际论辩研究会会员。 目 录 目 录 6 英文版序 10 Preface to the Chinese edition 12 中文版序 16 译 序 19 引  论 25 第一部分 29 1 意见分歧 30 论辩分析是论辩评价以及论辩表达的起点。论辩分析首先要从识别意见分歧的类型及主要意见分歧开始。意见分歧是论辩的起点,消除意见分歧是论辩的理想终点。没有意见分歧的论辩是毫无意义的论争。意见分歧有简单意见分歧、混合意见分歧和多重意见分歧之别。意见分歧的类型不同,论辩评价的标准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2  论辩与讨论 52 识别论辩的四个阶段,是论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论辩与讨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论证有多种类型,其中批判性讨论是论辩的理想模型。批判性讨论目的是,通过判断有争议的立场是否应当被接受来消除意见分歧。我们可把批判性讨论分为四个阶段:冲突阶段、开始阶段、论辩阶段和结束阶段。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论辩是否都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吗? 3 立场与论辩 67 识别论辩者的立场,是论辩分析的关键环节。表达立场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前进式表达;二是倒退式表达。在分析论辩时,首先要识别论辩者所表达的立场是采用前进式表达还是倒退式表达?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 未表达的立场或前提 82 识别论辩过程中未表达的前提或立场,是分析论辩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