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我国地震谣言报道的公共性_以2010年四个地震谣言传播过程为例.pdfVIP

解析我国地震谣言报道的公共性_以2010年四个地震谣言传播过程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 年第 1 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 , 2011   (总第 166 期) Journal of Fu ( ) jian Normal Universit 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 No166 解析我国地震谣言报道的公共性 ———以 2010 年四个地震谣言传播过程为例 杨慧琼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 : 2008 年汶川地震以来 , 地震谣言常见诸媒介。本文从地震谣言的公共属性出发 , 从受众和媒 介两方面作了详细分析。一方面 , 汶川地震以来 , 我国社会对生存环境的感知方式和社会心理发生了改变 , 另一方面地震谣言报道并未基于受众的感知和心理将地震谣言视为公共事务加以报道 , 因而出现了一个媒 介舆论和公众话语的鸿沟。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根由在于我国新闻实践在向公共新闻的转变过程中 , 观念 的转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无法与公众的要求同步。 关键词 : 地震谣言 ; 公共性 ; 辟谣报道 ; 公共新闻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5285 (2011) 01 - 0160 - 05   在所有自然灾难中 , 地震因其难以成功预报 五个地震活跃期的宏观现实 , 地震谣言将是我国 的特点 , 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公共事务成为了检验 民间话语中相对突出的一个特征。 ① 在公共性上 , 地震谣言是公共事务 , 也是公 一个社会公共政策的绝佳的试金石 。作为社会 系统的公共信息渠道 , 大众媒介未能例外。媒介 共政策问题。我国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地震谣言的 的地震报道不仅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共政策执行情 公共属性。一是我国《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第十 况的一个维度 , 而且也成为它自身体现公共性的 七条明确规定了政府、地震部门和媒介的辟谣职 一个方面。其中 , 社会上一定数量公众关注的各 责 , 冀望借媒体的辟谣报道减小谣言的社会影 色地震预报信息 , 包括地震谣言也是媒体地震报 响。尤其在地震期间 , 及时的辟谣可安抚人心 , 道的一个方面。为了达到“谣言止于公开”, 地 使社会保持协同一致 , 解决灾难问题 , 避免不必 ( ) 震谣言报道 以下简称辟谣报道 不仅可视为媒 要的经济损失。其次 , 地震谣言的核心信息兹事 体作为公共信息渠道执行公共政策的体现 , 而且 体大 , 易吸引群体的关注 , 成为各类非正式渠道 成为媒体发挥公共性和公益性的绝佳议题。 中的共享信息。在一则谣言面前 , 一般来说 , 受 一、地震谣言 : 一个重要的公共议题 众的第一反应不是核实真假 , 而是按信息的属性 按照既往经验 , 地震谣言的集中发生和客观 决定相信与否。地震的灾难性后果使得地震谣言 ② 的地震形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