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一个北方平原地区汉族旱地农耕文化的历史》.doc

《燕赵文化——一个北方平原地区汉族旱地农耕文化的历史》.doc

  1. 1、本文档共2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燕赵文化——一个北方平原地区汉族旱地农耕文化的历史》目录 (此书为《中国地域文化丛书》之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1998年第2版) 张京华 著 上 篇 一、草木畅茂,洪水横流——上古生态的辉煌梦境 二、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旱地农耕作业的兴起 三、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北方经济的繁盛 四、天有其时,地有其财——农业发展的极限 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大一统的政治传统 六、斗转星移,山川不再——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政治重心的北移 七、金戈铁马,气吞如虎——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八、百川归海,江汉朝宗——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 篇(金文、甲骨文摹本对照表) 九、太暤宓羲,始称三皇——上古风姓、姜姓、姬姓三大部族及其北徙 十、召公之治,得兆民和——有关周初召公封燕的疑问 十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民族的鸟图腾标志 十二、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商代的北方方国与历代都邑 十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商代子姓燕国与周初姬姓匽国 十四、枕藉燕山,居有冀州——燕国在殷商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十五、始画八卦,世掌天官——殷商民族溯源及其文化特点 下 篇 十六、博戏驰逐,好气任侠——赵地文化的形成和特点 十七、壮士不还,悲歌慷慨——燕地文化的卑弱和激变 十八、道德风范,经史文章——燕赵士大夫与经史学术 十九、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燕赵的文学艺术及其风格 二十、父老群祭,骏奔有仪——隋末唐初的山东豪杰 二十一、余音遗响,不绝如缕——明末清初的北方学者 附录一 燕赵历代人物简表 附录二 燕赵历代著述简表 部分引用和参考文献 后 记 上编 《燕赵文化》一、草木畅茂,洪水横流棗上古生态的辉煌梦境 (此书为《中国地域文化丛书》之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1998年第2版) 张京华 著 在北方行走,常常可以见到许多条干涸、宽敞的古河。在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的各个山脚,在华北平原的腹心地带,河道常有数百上千米宽。有时在开阔的河道中间还存留着一道小河,成为河中之河,但是多数地方在多数季节滴水皆无。废河道上碎石层层堆积,小路沿着河道中的硬土带弯曲向前,有时河道上完全是干燥的散沙浮土,就根本没有路,步行非常艰难。坚厚的长桥空空架在无水的河滩上,附近的农民在河底翻砂。在山脚河谷中,往往可见河岸的断壁上显露着河卵石与河砂陈陈相因的沉积层,一般都有两三米高。史书上载,至少在一千年以前的唐代,北方地区还是林深草杂,虎狼熊罴出没,如今这里只有干旱,只有衰老。在很久以前的上古之际,史载“河菑衍溢,害中国,故禹抑洪水,导河自积石,历龙门,南至华阴,东下砥柱。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九州既疏,九河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而今大河纵横流水滔滔的丰沛生机早已不见,所剩下的只有毫不掩饰地裸露着的英雄的晚年。历史上的燕赵不是后世所见到的这种状况。古代燕赵地区流传着两个极具魄力的传说,一个是沧海变桑田的传说。它说陆地每千万年就要变为沧海,沧海每千万年又要变为陆地。晋葛洪的《神仙传·王方平传》中说,神仙麻姑和王方平相会,麻姑自称从上次相见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真可以说是阅尽沧桑了。这个传说虽较后起,但是形象、清朗,不陷于神,不失于玄。沧海桑田的传说虽是一个神话,但是其中也有虚有实。最早对沧海桑田神话作出科学解释的是北宋人沈括,他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太行山以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状。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根据现代地质学的描述,在最古老的太古代和元古代,河北平原正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沧茫大海,没有飞鸟,也没有游鱼。古生代以后,又过了几亿年,海水逐渐变浅,海洋生物开始繁殖。 到距今四亿年的时候,河北大陆才从海水中显露出来,出现了两栖动物和原始森林,但初生的大陆经常出现间歇性下沉,海水时走时来,海陆交替频繁。在距今两亿多年的中生代,又经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北部和西部的燕山、太行山多次抬升,河北大陆的地貌方始初具现在的雏形。这一时期气候湿热,雨量充沛,陆地上森林茂密,森林中生长着巨大的食肉恐龙和鸟类的祖先始祖鸟。在河北省张家口的南天门曾经发现过食肉恐龙的化石。 另一个传说是大禹治水。传说在尧舜时期黄河中下游曾经发生过大洪水,黄河分裂为九条支河,播散开来流过华北平原。《尚书·益稷》说当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连山陵都淹没了。战国时形象生动地追述大洪水的有《孟子》和《吕氏春秋》,《孟子》中有“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之说;《吕氏春秋》中有“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之说。孟门山在今陕西宜川、山西吉县之间,龙门之北,绵亘于黄河两岸。古书中所记夏禹的活动多在南方江淮流域如涂山、会稽等地,所疏导的黄河的关键之处是孟门、龙门、砥柱等地,但是河水所泛滥的地区即九河流经之处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