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的技术与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量标准计分 设计时有两个基本要素要考虑: 基准点的位置:本质上是我们所预期的标准水平的位置,在此位置表示达标,是我们预期的绩效标准。 注意:不要局限于把“中”(5级尺度法或7级尺度法中)作为基准点。 指标标准的等级差距:等差或不等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来说,上行差距越来越小,下行差距越来越大。但有时为了控制员工绩效,增加他们达不成绩效基准的压力,也可以把基准点以上的差距增大,而把基准点以下的差距缩小。 如下面的指标标准分级设定(加减分法): 本绩效考核等级按照7级划分,7级为最高,1级为最低。 等级说明: 1、销售收入:以5.4亿元为4级,每增加2%提升一个等级,每减少1%降低一个等级。 2、贷款回收率:以60%为5级,每增加0.5%提升一个等级,每减少0.5%降低一个等级。 3、市场覆盖率:以38%为7级,每减少1%,降低一个等级。 …… 再看下面的方法(规定范围法) 指标 考核 要素 权重 评价标准 A B C D 指标 销售 预测 30分 90%≤销售预测准确率≤ 100% 80% ≤销售预测准确率<90% 60% ≤销售预测准确率<80% 销售预测准确率<60% 30-29分 28-25分 24-20分 19-10分 项目管理 20分 项目进度报表上报及时率100%,完整性好;项目分析对计划和预测能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对大项目监控得力 项目进度报表上报及时率≥80%,完整性好;项目分析对计划和预测能提供比较有力的依据;对大项目监控比较得力 项目进度报表上报及时率≥60%,完整性较好;项目分析对计划和预测能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大项目监控效果一般 项目进度报表上报及时率≤60%,完整性差;项目分析对计划和预测提供的依据不明;对大项目监控不得力 20-19分 18-15分 14-12分 11-6分 确定指标权重 1 确定指标权重的意义 *权重突出了重点目标; *权重体现出意图引导和价值观念; *权重直接影响评价结果; *权重是企业评价的指挥棒; *权重最终将左右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 2 确定指标权重的原则 *战略目标和文化为导向的原则; *最低不低过5%;最高不高过40%;一般取5%的整数倍 3 指标权重确定的关键点 *两次权重分配。第一次在切入点的分配;第二次在落脚点的权重分配。 * 向结果指标倾斜。所有的考核指标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重点为导向,一般情况下,权重分配时结果指标为主,行为指标为辅。 *灵活处理个性化考核。在行为考核上,各级考核者可以根据被考核者的短板,灵活处理考核指标中各指标的权重,引导被考核者重视自己短处达到绩效改进的目的,增加管理者的操作空间 4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主要依靠历史数据和专家直观判断确定权重的简单方法。从“硬件”上讲,这种方法需要企业有比较完整的考核记录和相应的结果评价;从“软件”上讲,它是决策者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各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认识,或者从引导意图出发,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也可以是集体讨论的结果。 六项检查 数据来源、 责任主体、 设立目的、 统计形式、 指标缺陷、 指标污染 业绩合同案例 发约人姓名: 职位: 总经理 业务部门: 营销公司 受约人1姓名: 职位: 受约人2姓名: 职位: 合同有效期: 签署日期: 主要业绩考核方面 关键业绩指标(KPI) 单位 权重 目标完成值 实际完成值 业绩分值 财务指标 净营运资产贡献率 收入 收入增长率* 预算网络成本贡献率 营销成本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 元 % % 元 次 10% 25% 15% 10% 10% 服务/经营指标 大客户收入/总收入 大客户APRU* 客户满意度 市场占有率** 总话务量增长* % 元 评分 % 分钟 10% 10% 人员管理指标 关键人员流失率 % 10% 行为素质类考核 任职 资格 标准 素质 标准 行为 标准 界定了同一职种不同级 别员工任职能力特 征,往往分为显性 能力与隐性能力 描述的是同一职种员工 成功的完成所承担业务 活动的行为规范,据 此判断员工业务行为 是否符合公司规范 不属于“绩效”考核,但是需要考核! 素质模型 素质与绩效二者之间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 但可以肯定的是素质与绩效结果有相当大比例的相关性。这也是为何要运用素质模型的原因—— 为了能够通过提升员工能力素质,来协助达到提升绩效的效果 素质模型可以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 同时还要注意能力素质模型的不断完善和修正 绩优者与一般员工的差别 待人接物方式有所不同 思维方式及技能有所不同 情绪控制能力有所不同

文档评论(0)

shiquguany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