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代军事变革比较研究.doc.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日近代军事变革比较研究.doc.doc

中日近代军事变革比较研究19世纪,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国家,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对东亚地区实行了猛烈的殖民征服运动。而处在同一地区的中日两国,为应对西方入侵,几乎在同一时期实施了近代军事变革,但最后结局却大相径庭。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中国,跻身列强行列;而中华帝国却从傲视“四夷”的天朝大国降为备受凌辱的半殖民地。为什么从相似的起点起步,却有着如此不同的结局?本文拟用近代化理论,对中日近代军事变革进行比较研究,借以揭示造成这一结局的部分原因。  t 0 $} ?    j c% ?   一、中日近代军事变革的背景 3aD\J_ ?    tw<mZd2H ?   (一)中日近代军事变革的动力 ^oykimYI- ?   中日两国推行的近代军事变革都属于外源型近代化。其动力来源于外部势力的冲击,这和西方由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增长和海外市场的开辟引发的内源型近代化的推动力是不同的。 y7iHB k"^: ?   19世纪西方的侵略,加深了中日两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从1840年到1860年,英国接连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毫不留情地摧毁了封建帝国赖以依存的军事力量。西方国家显示的军事实力,使晚清朝野大为震惊。林则徐、魏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理性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这对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晚清政府来说,不啻为惊世之论。但掌权者昧于时势,仍死抱着“中国中心”的陈旧观念。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始认识到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和“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已来临,遂提出了“用夷变夏……图在复与之为无町畦,而求自强之术耳”。并将其付诸实际,从而开启了自强运动的先河。 ]@Gw$ ?   而同期的日本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18世纪以来,外国势力人侵次数越来越频繁,自1764到1854年的90年间,达52次。特别是1853年美国柏利率领的四艘“黑船”出现在长崎,加之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消息传入日本,使日本统治阶级产生了危机感:“中国拘泥于古法,日本应在未败前学到西洋之法”。因此,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从幕府到各藩纷纷主动进行改革,如制造西式船炮、训练新式军队、培养西学人才等。到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后,实行了以“富国强兵”为中心的军事变革。 s{QS2G$5 ?   可以说,中日两国相继推行的近代化运动,都是在外来人侵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刺激下发动的。选择的突破口恰恰都是军事变革,这是近代后发展国家为维护民族的生存发展而普遍采取的办法。 ,CG q_>Z ?    p#k>BHgnF ?   (二)中日近代军事变革的社会基础 etcpto=Mo ?   西方的军事变革,是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一种横向延伸,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武器装备、军队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思想的革命性变化。也就是说,19世纪西方的军事变革,既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又是以工业革命为支撑的。而这一时期的中国和日本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历史条件。 ;v}f7v ' ?   自18世纪以来,人口激增、军饷耗费、洪涝灾害、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腐蚀着中国社会的肌体,整个社会已陷入一种可怕的内衰状态。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传统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儒家文化同官僚政治和小农经济“三位一体”相结合形成的超稳定结构,给近代中国军事变革带来了重重阻力。 !YM;5vte+ ?   而在同期的日本,也长期实行“闭关锁国”,幕府统治渐趋腐朽,社会各阶层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经济发展渐趋衰退,人口和农田数量陷入了停滞状态,“人民饥寒交迫,溺婴现象极为严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从1800年到1868年,就多达1192起。 F<W`zQ46 ?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中国、日本,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从政治结构、文化类型、经济方式,都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均未完成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自身条件的储备都不成熟,都不能为近代军事变革提供有力的内在支撑。而时代偏偏赋予它们要完成近代军事变革的历史使命,那么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本土同外来文化的兼容机制显得非常重要。而机制的不同,使中日近代军事变革表现出了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具体表现在对西方文明的引进点上、军事教育和军事思想上的不同选择。 APne! ?    VG)Y$S8.> ?   二、中日近代军事变革的差异 e*nT+Rp ?    oBBL7/L ?   (一)在军事制度上的差异 <B3v4 f ?   两国对西方军事文明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洋务派仅仅看到了西方入侵者的“船坚炮利”,这就决定了在对西方文明的引进上不会超越这种认识。所以,将注意力仅放在武器装备的改进上。而日本对军

文档评论(0)

mwa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