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CO2培养箱的使用.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CO2培养箱的使用

二氧化碳培养箱使用的注意事项 1、二氧化碳培养箱未注水前不能打开电源开关,否则会损坏加热元件。 2、培养箱运行数月后,水箱内的水因挥发可能减少,当低水位指示灯(WLow12)亮时应补充加水。先打开溢水管,用漏斗接橡胶管从注水孔补充加水使低水位指示灯熄灭,再计量补充加水(CP-ST200A加水1800ml,CP-ST100A加水1200ml),然后堵塞溢水孔。 3、二氧化碳培养箱可以做高精度恒温培养箱使用,这时须关闭CO2控制系统。 4、因为CO2传感器是在饱和湿度下校正的,因此加湿盘必须时刻装有灭菌水。 5、当显示温度超过置定温度1℃时,超温报警指示灯(OverTemp7)亮,并发出尖锐报警声,这时应关闭电源30分钟;若再打开电源(温控)开关(Power20)仍然超温,则应关闭电源并报维修人员。 6、钢瓶压力低于0.2MPa时应更换钢瓶。 7、尽量减少打开玻璃门的时间。 8、如果二氧化碳培养箱长时间不用,关闭前必须清除工作室内水分,打开玻璃门通风24小时后再关闭。 9、清洁二氧化碳培养箱工作室时,不要碰撞传感器和搅拌电机风轮等部件。 10、拆装工作室内支架护罩,必须使用随机专用扳手,不得过度用力。 11、搬运培养箱前必须排除箱体内的水。排水时,将橡胶管紧套在出水孔上,使管口低于仪器,轻轻吸一口,放下水管,水即虹吸流出。 12、搬运二氧化碳培养箱前应拿出工作室内的搁板和加湿盘,防止碰撞损坏玻璃门。 13、搬运培养箱时不能倒置,同时一定不要抬箱门,以免门变形。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为厦大兼职教授 厦大一兼职教授和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厦大校园网昨日发布新闻称,获得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三名科学家之一——美国的布鲁斯·巴特勒(Bruce Beutler)是厦大兼职教授,新近又被聘为厦大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学科引智基地”(111引智计划基地)的学术大师。厦大校长朱崇实已经代表学校向布鲁斯发去贺电。   研究人体免疫系统获突破   北京时间3日下午,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为在“人体免疫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这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而获得今年诺贝尔医学奖。   通俗地说,三位科学家所做的研究工作让长久以来不为人知的免疫系统工作原理大白于天下,他们解释了在免疫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细菌、病毒感染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在第一时间把它们识别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布鲁斯开始研究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背后的机理。脓毒性休克可能致命,休克过程涉及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他在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做相关研究时发现,人体内的一些分子成分也可起到免疫“感应器”的作用。当这些分子遇到入侵者时,能激活人体的先天免疫系统。   多次到厦大进行学术交流   今年54岁的布鲁斯和厦大生命科学学院韩家淮教授实验室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布鲁斯也是韩家淮的导师。韩家淮是厦大从美国顶级研究所之一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引进的。   厦大校方昨日说,布鲁斯多次到厦大进行学术交流,最近一次是2010年9月17日,他在厦大漳州校区的“科学与人生——知名教授进校区”系列讲座上,畅谈了自己的人生观。他给学生在学习和人生方面的建议是:一是,要热爱你所做的事情,热情非常重要,不要向钱看,少一些功利心;二是,一定要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三是,一定要努力学习工作。同时,他也对中国学生的聪明勤奋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   布鲁斯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他的执著和冒险精神。 卢晟盛老师(909068429) 2011/10/9 14:40:38 Nature重大成果:克隆人类三倍体胚胎干细胞 近日来自美国纽约干细胞基金会、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人类卵细胞培养出了三倍体胚胎干细胞。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将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植入卵细胞中,将其培育成为胚胎干细胞甚至最终培养出新的个体,就是常说的克隆技术,著名的克隆羊“多利”就是用这种技术得到的。2004年,韩国研究人员黄禹锡曾宣称用这种方法培育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引起一时轰动,但后来证明这是一起造假事件。 此后,许多科研人员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但一直没有成功。相关研究面临的障碍是,如果先将人类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去掉,再植入另一个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这样得到的卵细胞分裂几次后就会停止发育。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即在保留部分原有卵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基础上,加入体细胞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