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古诗词鉴赏1.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古诗词鉴赏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古诗词鉴赏1

PAGE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古诗词鉴赏1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5分) 9.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8.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9.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大约是在花敬定的饮宴席上闻乐有感而作。花敬定因平定叛乱有功,居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寻欢作乐,肆无忌惮,用天子音乐。 14.(2分)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15.(2分)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纷纷”本指事物多而乱的样子,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乐,形象描绘出弦管杂错而和谐的效果。 B.颔联中,“半入”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的感觉。 C.该诗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故“锦城丝管日纷纷”呢?含蓄的讽刺尽在其中。 D.从体裁上看,本首诗是近体诗;从题材上看,本首诗是咏怀诗。 16.(4分)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答案】:14.(2分)借代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15.(2分)D (是赠别诗) 16.(4分)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贺圣朝·留别 (宋)清 臣 满斟绿醑①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②?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注】 ①绿醑:美酒。②都来几许:都算在一起才有多少时间呀!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认为这首词的下阕设想奇特,不落俗套,一波三折,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联系词作的题目“留别”和诗句“再相逢何处”等词句可以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作者借春色三分写离愁别绪,这种表达方式别具一格。 答案:这首词是酒席筵前留别之作。全词精心铺叙,情意殷切,表现了诗人伤春惜别的情怀,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2分) 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3分) 9.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作者思路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这首词作者写相思之情,在构思上一波三折,情感表达也颇具匠心,理清思路,整理即可。 答案:这首词“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都来几许”,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