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3 考点1 形象与思想感情课件.ppt

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3 考点1 形象与思想感情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3 考点1 形象与思想感情课件

考点一 形象与思想感情 ;高考真题寻踪;理解概括;考点思维精髓;演练一:鉴赏形象 1.(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指津】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特点,要联系它们在古典诗词中的普遍意义,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概括。鉴赏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要联系平时积累的写景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判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来分析概括,要做到全面、具体。 (1)三、四句描写“烟”,第三句是对“烟”的静态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烟像云一样的颜色,突出了“烟”的洁白;第四句是对“烟”的动态描写,“流”字描写了烟的动态。由此可以总结出诗人描写“烟”的艺术手法。(2)诗歌最后一句点明诗人“不眠”,对“不眠”原因的分析,要立足全诗。诗歌前四句写夜起看到的景象,第五句中的“惜”字透露出夜起观景的原因。第七句“谁见无家客”揭示了诗人不眠的又一个原因。;答案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演练二:鉴赏意境 2.(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指津】 (1)要特别注意题目指向,“题材”,即构成诗歌内容的材料,如果误当成“体裁”,则很容易错写成“七言绝句”。李益是边塞诗人,且诗中及注解里出现了“雁”“沙漠”“战”“碛”“铁衣”等信息,不难作出判断。(2)题目中有两个关键点:“角度”“全诗”。就给定角度,对全诗赏析。所谓“意境”,即景与情融合的境界,故先要找出诗中景物意象,然后分析意象所指向的情感;所谓“营造”,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构造,也就是说“景”与“情”融合的方法手段,分析时应指向诗之构思及表现手法;所谓“赏析”,即欣赏并分析,应对意境有一定的描绘后再进行分析。答案应该包括以下要点:意境的描绘、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情感的揭示。;答案 (1)边塞 (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演练三:理解概括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指津】 (1)表达技巧包括:①修辞手法,②表现手法,③抒情方式。要了解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