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1-地球知识-讲课用.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包括海啸、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咸潮等。 海洋灾害 * 生物灾害: 在生物圈内,由于各种生物活动(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生命和生存环境引发的重大伤亡和破坏称为生物灾害,包括动物灾害、植物灾害和微生物灾害。如生物入侵、蝗灾、鼠害、病虫害等。 * 天文灾害(宇宙灾害): 指天文因素造成的灾害。主要包括:太阳风暴,太阳活动,臭氧空洞,天文大潮,天体撞击地球造成的灾害。 天文灾害可引起卫星运行、通信、导航以及电站输送网络的崩溃,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社会经济损失。 * §3 灾害特点和损失 一、灾害特点 成因背景复杂 (2) 种类多 (3) 频率高、强度大 (4) 灾害群发性 (5) 地域分异明显 * 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 ? 地域分异 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 不均衡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 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北、西北、 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区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滑坡、 泥石流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 二、灾害损失: 1998-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损失 年份 受灾人口(万人) 死亡(失踪) 人口(人) 紧急转移 人口(万人) 农作物受灾 (万公顷) 农作物绝收 (万公顷) 倒塌房屋 (万间)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1998 35215.5 5511 2082.4 50145.0 7614.0 821.4 3007.4 1999 35319.0 2966 664.8 49980.0 6800.0 174.5 1962.4 2000 45600.0 3014 467.1 54690.0 10150.0 147.3 2045.3 2001 37255.9 2538 211.1 52150.0 8215.0 92.2 1942.2 2002 42798.0 2384 471.8 45214.0 6433.0 189.5 1637.2 2003 49745.9 2259 707.3 54386.3 8546.4 343.0 1884.2 2004 33920.6 2250 563.2 37106.0 4360.0 155.0 1602.3 2005 40653.7 2475 1570.3 38818.2 4597.4 226.4 2042.1 2006 43453.3 3186 1384.5 41091.3 5408.9 193.3 2528.1 2007 40000.0 2325 1499.0 4899.0 574.7 146.0 2363.0 2008 47000 88928 2682.2 3999.0 403.2 1097.7 11752.4 2009 48000 1528 709.9 4721.4 491.8 83.8 2523.7 2010 43000.0 7844 1858.4 3742.6 486.3 273.3 5339.9 * §4 防灾减灾 1、科技投入:如气象卫星、地震仪器。为了防灾减灾,许多国家把最先进的高科技装备用于军事领域外的气象业。 2、灾害的预报、预警:通过了解灾害发生原因、机理,对灾害预报,减少灾害损失。 一、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 3、灾害的治理:灾害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对这类灾害采取治理手段可以达到减轻灾害目的。 4、加强监管,防止人为造成地质灾害:通过强化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5、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改变过去“无灾不讲灾,有灾不知灾”状况,把灾害的损失和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 * 二、公众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1976年7月28日唐山7.6级地震导致24万余人死亡;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30万死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遇难: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灾:4624万人, 受伤:374634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捐赠:552.70亿元) 给我们什么启示? * 中国是灾害频发区,但防灾减灾知识贫乏、意识淡薄比较突出。表现为: 缺乏灾害来临前的征兆的判别能力、灾害来临时不具备自救、互救常识。山区居民在房屋选址及民宅建设中大多没有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的因素,更为突出的是在强降雨来临前甚至在强降雨使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临灾前兆,组织撤离时,群众不肯撤离或撤离后返回家中取财物而遇难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