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俊:穷格物理,百年韶华.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柯俊:穷格物理 ,百年韶华   十秩春秋、百年韶华 ,柯俊院士迎来百岁华诞。日前 ,北京科技大学为柯老隆重举办了百岁华诞座谈会 ,并成立了“柯俊科技教育基金〞。 “柯老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一位学者。据我的点滴所看、所知、所感 ,大家敬重他 ,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著名学者、资深院士 ,而是他身上蕴涵着的一种精神。〞沈澍元在?我心中的柯老?一文中写道。 钢铁人生 ,孳孳百年 ,柯俊基于在奥氏体中温转变——贝氏体方面的学术成就 ,被国际金属物理行业称为“贝茵体先生〞 ,并始终奋斗在冶金、材料科技界、教育界等 ,情系矿冶 ,悉育桃李 ,成就了辉煌的钢铁人生。 坚持不懈 学术难题终破解 亲身经历了中国抗日战争 ,残酷的现实使柯俊深深地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1944年 ,年仅27岁的柯俊踏上英国求学之路 ,下定决心 ,掌握先进科学技术 ,用科技改变国家命运。 柯俊在伯明翰大学金属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仔细研读历届论文 ,了解了当时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他在研究具有工业实践性的“低碳钢在焊接时的变化〞课题时发现 ,钢材在锻造过程中 ,随着温度的提高会出现过热过烧现象 ,冷却后易脆裂 ,极大影响了钢件性能 ,假设能解决这一问题 ,将提高钢材重大战略作用。 科研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科学研究者首先要阅读大量的文献 ,了解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或进展。对于留学生而言 ,首要的是克服语言难关。柯俊基于高中和大学练就的过硬英文功底 ,阅读了大量文献 ,为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根底。但进入实验阶段后 ,一切就变得不再那么容易。 实验之初 ,柯俊经验缺乏 ,虽然每天在实验台旁干到深夜 ,整日和实验仪器、材料及数据打交道 ,但总也取不到预期的成果。其导师汉森教授引导他对实验数据反复求证 ,柯俊不由得开始思考:做实验是不是也有规律呢? 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思索 ,柯俊逐渐掌握了实验的诀窍 ,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首先 ,做好前期知识、材料等准备 ,考虑周全 ,防止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其次 ,交流和记录是科学研究最好的方法 ,对实验过程做好全程监控。再次 ,做好后期处理工作 ,以减少实验室里的环境污染程度。最后 ,科学研究要戒骄戒躁 ,细致耐心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素养。 天道酬勤 ,经过不断失败、总结、从头再来的循环往复 ,柯俊最终创造性地通过金相方法 ,首次说明了钢材锻造过程中随温度升高而出现的过热过烧现象的根本原因 ,即硫化锰在高温加热时可以在钢中溶解 ,但在冷却时会在晶界或某个晶面上析出导致脆化。据此 ,他发表了?钢在过热过烧后的晶粒间界现象? ,解决了长期困扰冶金界的一大难题。并在研究钢中固溶体分解转变过程中 ,首次发现贝茵体形成时伴有外表浮凸现象 ,建立了贝茵体相变扩散控制的切变理论。 一生专注 钢铁事业集大成 1953年 ,柯俊婉言拒绝了国外优厚待遇 ,携家人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柯俊知道钢铁工业对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对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 ,结合自身经历 ,他毅然选择到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 柯俊本科毕业于化学系 ,深知物理化学与金属材料之间的关系 ,于是向魏景昌常务院长及教务长魏寿昆教授提议建立金属物理专业级金属物理化学专业 ,以培养适应钢铁技术迅速开展和从事交叉学科新方向的人才。 作为当时具体筹建金属物理化学专业的当事人 ,朱元凯教授回忆说:“柯俊教授对金属物理化学专业的筹建有过具体指示。1956年他是物理化学系主任 ,在建设物理化学专业上 ,从制定教学方案、培养中青年教师到指导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等 ,他都亲身参与。我当时的宿舍在一斋 ,柯俊曾亲至宿舍送给我有关脱硫的外文文章 ,并给我讲解 ,使我备受感动。〞 物理化学专业建成之后 ,该专业为钢铁事业的开展做出了巨大奉献 ,柯俊也更为专注的投入于战略金属资源新材料的研发。 1971年 ,军用雷达使用的变压器由78%镍铁合金制成 ,为节省镍资源 ,冶金局、北京市金属学会下达科研任务 ,要求用6.5%硅钢替代。 为完成这一科研任务 ,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物理专业派柯俊、董克柱、陈雪芳及金属物理的学生组成课题组 ,与上海钢铁研究所、北京清河钢厂等单位联合攻关。 柯俊当时负责中间退火工序 ,需要用液态氨分解得到氨气 ,在氢气的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当时 ,柯俊还在经受政治风波的影响 ,年过半百的他在风雪交加的寒冷冬天 ,骑着三轮平板车 ,将液态氨瓶从中关村运回钢院 ,默默地为创造科研实验条件努力奋斗 ,通过屡次合力攻关终于找到了稳定的工艺 ,解决了我国镍资源、冷轧6.5%硅钢工艺的难点。 言传身教 关注青年科研成长 “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柯俊先生拥有渊博的学识和独有的人格魅力 ,为年轻一代治学态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表率。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柳得橹教授在当年一本笔记中记载了一件让

文档评论(0)

150****0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