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市财政支持文化发展调研报告doc.docx

【最新】关于市财政支持文化发展调研报告doc.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 Arabic 1页 共 NUMPAGES 1页 关于市财政支持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既是建设“幸福娄底”、“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民生财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的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后,xx市财政局对近年来财政支持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财政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一、近年来财政支持文化发展概况 近年来,xx市各级财政积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努力克服财力基础弱、收入规模小、增支压力大等困难,切实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力度,尽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全市财政文化与体育传媒支出由2008年的7803万元增至2010年的1.11亿元,增幅达42.21%,高出同期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幅8.21个百分点。 1.支持推进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自2008年开始,每年为市博物馆、xx区博物馆、罗盛教纪念馆和蔡和森纪念馆筹措专项资金260万元,实现了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于2009年安排市广播电视技术大楼主播控设备更新费用50万元;2009-2010年,争取中央文化体育传媒专项支持180万元、185万元,用于市、县文化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及设备购置。2011年10月,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全体市民可以无障碍、零门槛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致力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坚持把支持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作为推进文化发展提质量、上水平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筹措专项扶持资金,引导和带动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其中,大型现代花鼓戏《村官是个堂客们》代表XX省参加全国“映山红”艺术节,实现了娄底大戏参加全国演出零的突破,并荣获剧目金奖第一名、4个单项金奖、7个单项二等奖和1个组织奖;该剧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新的远程教育教材,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频道、中央教育电视台、省委组织部红星网等媒体上播映,并获XX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该剧携手潇湘影视集团,在国家级4a景区紫鹊界秦人梯田拍摄成同名戏曲电影,有力地扩大了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支持市花鼓剧团排演大型现代花鼓戏《花开花落》,市财政前后追加排演和赴京赴省演出经费近200万元。2009年,该剧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教材在全市演出30余场,在XX省艺术节决赛中获田汉大奖,另获编导、导演等10个单项金奖,创我市专业艺术省级赛事最好成绩。2010年4月22日,受中央党校邀请,晋京演出,获得广泛赞誉,并被中组部列入全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教材。2011年,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先后投入80万元,排演大型经典歌剧《江姐》,组织开展一系列唱红歌比赛和文艺晚会,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群众广泛参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3.引导带动农村文化发展。从2005年开始,确保下乡演出节目创作及演出每场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市财政每年安排“送戏下乡”专项经费20万元,统筹投入72万元,每年送戏下乡近200场,均超额完成了126场的省定任务;从2006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广播电视“村村通”配套经费100万元,连续安排5年,完成了全市“县乡联网”工程。从2007年开始,每年安排农村文化建设资金10万元;从2008年开始,市财政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行定额补贴,累计补助39396场次;从2009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农家书屋设备采购,每家书屋1000元,累计支持农家书屋672家。此外,我市共有86个乡镇(含2个林场)综合文化站进入中央扩大内需的“笼子”。财政资金的连续滚动投入,为农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汨汨清泉”。至2011年10月底,全市已建立建成农家书屋1456家,每一家都配备了1182种1669册图书、15种报刊、141张光碟,配置了钢质书架、钢木结构阅览桌和常规报架,到“十二五”期末,将实现“一村一书屋”,并计划在农家书屋建立图书报刊、音像制品零售直销点,完善出版发行网络体系,以解决农村群众买书难的境况。至2011年底,全市86个乡镇文化站将全部竣工,各站配套10万元设施设备,为农村百姓建立起集活动厅、阅览室、培训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于2012年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2010年以来,全市新建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项目站点2277个,其中计算机设备站点1231个,投影机设备站点68个,电视设备站点934个,移动播放机设备站点44个。通过文化信

文档评论(0)

155****36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