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例谈汉字中的服饰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谈汉字中的服饰文化李都荣

引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文字体系,孕育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一花一世界,一字一乾坤。服装,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自有人类,就有服装。为己的实用性和为人的审美性的双重功能,使服装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时,服装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能展现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衣服的主要作用应该是护体、御寒和遮羞。从和服饰有关的汉字所表示的意义总体来看,不仅古人重视服装的服饰美,而且大多与古代礼制有关。可见,在我们的古人眼中,衣服的文化意义十分重大,在某种程度上,它已超过了它的物质价值。

1.头衣

头衣又称元服。元本义是头。中国历来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那么如何处理头发,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被发”指的是披散头发,不加梳理的异族。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中原汉族的“束发”。试想,一个成年人的头发,如果一直不削剪,一般应有三尺以上,甚至四、五尺长。要将这样多的头发束在头顶上,而且保持一定的形状,不松散开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头衣帮助固定头发。冠

冠是个会意字。贵族男子戴的普通帽子。古代的冠跟后代的帽子作用不一样,冠不象后代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冠的作用主要是把头发束住,并且也是一种装饰。

“冠”是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缩影,只有贵族才可以戴冠,所以冠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古代不戴冠的只有四种人:小孩、罪犯、平民和异族人。贵族男子到二十岁要行冠礼,社会和家庭就以成人的标准对待他,他也相应地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此用弱冠来表示二十岁。《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中弱冠就是此义。《论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中“冠者”也指成年人。冠的本义是帽子,如“冠冕堂皇、衣冠楚楚、怒发冲冠”中的“冠”都是帽子的意思。帽子叫冠,引申开来,形状像帽子覆盖的东西也可以叫冠,如“鸡冠”“树冠”“花冠”。

冠是戴在头(人的最高处)上的,因而“冠”又可表示“位居第一”的意思,如“勇冠三军”、“冠军”中的“冠”就是这个意思。巾

巾是象形字。贵族戴冠,平民戴巾。先秦称老百姓为黔首,这时的老百姓戴的是黑色的头巾,秦代也称老百姓为黔首,《过秦论》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黔首指的就是老百姓。随着社会的发展戴巾之人不一定都是平民。戴头巾之风,汉末时盛行。纶巾是用丝带编成的头巾。《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戴纶巾的是周瑜。帽今天用的最多的“帽”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当时只有小孩或少数民族戴“帽子”,“冒”从字形上看也应该是帽子,从“曰”从“目”,是“曰”盖于头上之意。帽字出现晚,但明显是“冒”字的后起字,是在“冒”字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表示意义范畴的偏旁‘巾”。古代的帽特指用布帛缝合的圆形软帽,只能在闲坐的场合戴,因此帽没有上下尊卑之别和礼仪色彩。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胄不但保护头部还保护面部,它和后代露出面部的头盔,并不完全相同。古代戴胄,见到尊者要摘掉以示尊敬。《周亚夫军细柳》“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中周亚夫在见到皇上时并没脱掉介胄,而是以军礼见皇上却受到皇上的褒奖。可见在非常时期将军的不合常礼的行为也能得到明主的赏识。裳

古代下衣叫裳。“裳”在《说文》中是“常”的异体字。裳就是裙。《说文解字》巾部:“常,下裙也。”《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即将离开焦府时,这样写道“著我绣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