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逃避自由论.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逃避自由论弗洛姆(ErichFromm)一、弗洛姆简介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1934年加入美国国籍。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哲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继承者之一(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站在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逃避自由》(1941)—第一版开创的著作弗洛姆所著《逃避自由》的主要目的是揭露法西斯主义形成的个体心理原因,揭示现代人的心灵困境。二、逃避自由论(一)关于自由“不自由,毋宁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当代,自由已经载入许多国家的法律条款之中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还要逃避自由?逃避自由的原因和机制又是什么?二、逃避自由论(二)逃避自由理论自由的定义1.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如自由平等。2.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叫做自由。3.不受拘束,不受限制之意,如自由发表意见等。4.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不受压迫和剥削的状态,自由是不被生存奴役的状态。”自由的存在,自由发挥创造力,才是正常的人,否则就是异化的,是不幸福的。二、逃避自由论弗洛姆《逃避自由》主题:“前个人状态社会既为人提供了安全保护,又限制了人的发展。现代人摆脱了前个人状态社会纽带的束缚,但并未获得积极意义上的实现个人自我的自由,也就是说,他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及感官方面的潜力。自由虽然给他带来了独立与理性,但也使他孤立,并感到焦虑和无能为力。他无法忍受这种孤立,他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逃避自由带来的重负,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关系;或者继续前进,力争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性及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二、逃避自由论“一方面,孩童变得愈加自由,可以发展和表现他那先前被这些束缚他的纽带所禁锢了的个人的自我。可另一方面,他也日益脱离了那个给予他安全和保障的世界。虽然个体化的过程是一个个人人格日益完善和强化的过程,但与此同时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丧失了与他人原始的统一,与他人日益分离。这种日益分离的状况可能导致孤立无援,使人产生凄凉的感觉,造成强烈的忧虑和不安。”——《逃避自由》“自从人类偷食了智慧的果实,与自然界的和谐一体的状态被打破了。人犯了某种僭越的罪恶,想成为像神一样的自由身。所以,人类与万物脱离,变得异常孤独。”——《逃避自由》二、逃避自由论人的个体化进程与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一方面人在摆脱了原始的自然联系对自己的束缚,获得自由的同时;另一方面失去了原始关系给人所带来的天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自由与孤独并存是个体化的不可回避的双重后果。二、逃避自由论(三)逃避自由的原因人类本性上归属感的需要是人逃避自由的根源。人类为什么强烈的害怕孤独?生存的本能的需求,合作才能生存。主观自觉意识。即人借以认识到自己是个异于自然及其他个体的思维能力,是人借以克服微不足道和渺小感的凭籍。

二、逃避自由论 因此: 与自由相伴随的孤独、焦虑、不安,以及沉重的责任,会使人产生对原始安全感的怀念和对自由的恐惧,于是,“便产生了想要放弃个人独立的冲动、想要把自己完全隐没在外界中,借以克服孤独及无权力的感觉。”二、逃避自由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第一,权威主义以受虐和施虐的共生为基础的极权主义构成法西斯主义兴起的社会心理基础,是纳粹主义中体现最明显的因素。受虐者:“这些人经常想要屈服于他人,他们对自由的鼓励无法忍受,因之也就毫不忌惮地想除掉这个负担以期获得安全,这个负担也就是——自己。”(弗洛姆)施虐者:“想完全主宰别人,使别人在我的意志下完全屈服.使自己成为真神,甚至于做到与其同乐的地步,屈辱他们,奴役他们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使他们消苫,因为控制他人的权力越大就越使别人增加痛苦,虐待狂动力的本质便是由完全主宰他人而得到的快感”。(弗洛姆)二、逃避自由论第二,破坏欲破坏欲源于无能为力与孤立,破坏欲的目的不是要寻求共生,而在于消灭对象。“破坏倾向是这样产生的:人的生命遭受挫折导致焦虑的积累,使人感到孤立无助和微不足道,一种强烈的愤懑之感淤积心头,迫使人去以破坏作为发泄的途径。不能为善,不如作恶;不能创造,不如毁灭。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最容易通过破坏来发泄不满,如砸烂自己的东西甚至自杀”。——《逃避自由》二、逃避自由论第三,机械趋同 这是社会意义最大的一种机制。简而言之,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按文化模式提供的人格把自己完全塑造成那类人,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