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风险评估方案样本.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2标工程

立家长隧道风险评估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经理部

二O一O年六月

目录

TOC\o1-2\h\z\u1.风险评估原则 1

2.隧道概况 1

3.风险评估对象及目的 3

4.风险评估人员 3

5.风险评估办法及评估程序 4

6.风险评估内容 4

6.1.风险指标体系 4

6.2.风险清单表 5

6.3.风险分级及接受原则 5

6.4.初始风险级别评估 6

7.初始风险解决办法 7

8.残存风险级别评估 7

9.风险评估结论 7

立家长隧道风险评估方案

1.风险评估原则

风险评估目的是从施工源头查清风险因素,合理拟定风险级别,放弃或修改残留风险高工程方案,提出风险解决和监控办法,进行系统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

风险评估和管理在实行中应动态调节,以保证风险评估得以顺利进行。

依照立家长隧道风险评估表和对策办法,结合立家长隧道地质资料,进一步研究地质调查和收集资料,资料局限性时认真补充或得到有关信息后,再进行讨论。

2.隧道概况

立家长隧道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北耽车乡,隧道进口位于立家长村东南山岭村西侧,出口位于立家长东侧。洞口附近有村道通过,交通相对便利。

隧道里程DK551+960~DK556+628,中心里程DK554+294,全长4668m。进、出口线路设计路肩标高分别为819.33m、768.34m,洞身最大埋深约307m。隧道洞身纵坡为单面下坡,坡率分别为-10.6‰、-11.0‰、-10.5‰。隧道进口端设立有R=1200m曲线,其她地段为直线。

该隧道为单洞双线,线间距4m,设计行车速度120km/h,建筑限界采用“隧线-2B”,曲线地段加宽,轨上净空面积S=63.6m2

立家长隧道自然条件见表1。

表1立家长隧道工程自然条件表

序号

项目

重要内容

1

自然地理概况

立家长隧道位于太行山脉主体西部区段,穿越中高山区,多为不太开阔“V”型河谷,谷底与分水岭相对高差500m以上,山顶普通呈浑圆状。地面高程为680~830m,山坡陡峻,自然坡度变化较大,某些下缓上陡,自然坡度普通为17~35°,山体上部较陡,为直立陡崖,隧址区多为杂草,植被覆盖率约60~80%。

立家长隧道场地属太行山剥蚀中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复杂,相对高差400m。隧道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斜穿北东向脊岭。隧道进口山坡坡角21°左右,外侧较开阔平顺,分布民房及旱地。洞身缓坡为旱地,陡坡为荒地,生长灌木杂草。出口地形较陡,坡角43~59°,下方为旱地。隧道洞身冲沟不发育,无地表水。场区覆盖层较薄,局部多裸露,出露岩性为砾岩、灰岩、泥灰岩等。

隧址区夏季受海洋性暖湿气团影响,盛行东南季风;冬季受极地干冷气团控制,雨雪稀少。依照沿线近10~30年气象资料,按对铁路工程影响气候分区原则,隧址区属寒冷地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93cm。年平均气温9.2℃,最冷月平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20.7℃,年平均降雨量583.1mm,年最大降雨量820mm,平均风速2.2m/s(主导风向为南西风),最大风速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称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地震动反映谱特性周期为0.40s。

2

工程地质特性

隧道穿越地层重要为下古生界奥陶纪上统(0)灰色厚层状含燧石团块结核白云岩、灰岩及页岩夹灰岩,下古生界寒武纪上统(ε3)灰色厚层状含结核灰岩。

深隧道所穿越地层分别为:

①新黄土(Q3pl+dl):棕褐色,稍湿,稍密,组份以黄土为主,含碎石约占20%,粒径10~40mm,次棱角状,母岩成分为灰岩,表层含植物根系。

①1粉质粘土(Q3pl+dl):褐黄色,稍湿,硬塑,土质不均匀,表层具有植物根系,本层重要分布于隧道进口上部、出口附近及缓坡。

①2粗圆砾土(Q3pl+dl):褐黄色,稍密~中密,稍湿,土质不均匀,表层具有植物根系,卵石含量约60%,重要成分为灰岩、石英砂岩,厚度约0.5~1.5m,重要分布于隧道进口及缓坡。

①3粗角砾土(Q3pl+dl):杂色,中密,稍湿,重要成分为灰岩,分选性普通,级配较好,普通粒径60~100mm,含量约75%,多呈尖棱状,充填粉质粘土,重要分布于隧道进口。

②泥灰岩:灰色,中厚层状构造,重要成分为方解石。表层风化呈灰白色,节理裂隙较发育。

③石膏岩:黄-灰黄色,岩石破碎,多呈碎块状、角砾状及土状,裂隙充填粘土,蜂窝状溶蚀现象发育。

④膏溶角砾岩:灰色,弱风化,岩质较硬,微晶构造,厚层状构造,闭合状裂隙发育呈网纹状,方解石脉呈网状发育,见蜂窝状溶蚀现象,岩芯多呈碎块状,某些呈短柱状。

⑤含燧石结合灰

文档评论(0)

138****93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