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织物发展历史.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织物发展历史

AP0911408梁国兴AP0911403邓景元

毛织物指用羊毛或特种动物毛为原料或以羊毛与其他纤维混纺或交织的纺织品,习惯

上又称呢绒。毛织物主要供衣着用,少量为工业用。我国是世界上手工毛纺织发展较早的

国家,这已被考古学所证明。中国毛纺织技术的萌芽、形成、成熟、发展,主要是游牧地

区少数民族的贡献。

毛织物发展概况

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中国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区,手工毛纺织生产已经萌芽。周代以

后,上述地区加上北方边陲、东北草原、西南边疆和四川、青海等地区,已能生产精细彩

色的毛织品。秦汉以后,毛织品、毛毯两大类主要产品在质量、品种和产量上都有很大发

展。制毡是毛纺织的前导。毛纺织技术是和、麻纺织技术相交融发展起来的。古代用

毛纺织的原料羊毛、牦牛毛、骆驼毛、兔毛、羽毛等。大量应用的是羊毛。自古以来,

羊毛织物和羊毛绳索一直作为少数民族人民的大宗衣料和日用品。其他毛纤维一般用与

羊毛混纺。毛纺织工业化生产是从19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当时左宗棠为了供应军需,

开办兰州织呢总局,生产军服用料。这是中国除缫厂以外的第一家近代纺织工厂。此后,

毛纺织厂陆续增多,但发展缓慢。直到1949年,全国只有13万毛纺锭。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毛纺织品需求增加,毛纺织工业发展加快,到1980

年,已有60多万锭。除供应国内需要的呢绒、毛毯、绒线等外,还大量出口,对国民经

济作出贡献。

毛织物的羊毛加工

约公元前3000年,陕西半坡人已经驯羊。约公元前2000年,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已

把羊毛用纺织。羊毛纤维用纺织之前,须先经过初步加工:采毛、洗毛、弹毛。

最初将落在地上的羊毛收集起来,称拾毛。春秋战国时期,从羊皮上采集羊毛,称采

毛。南北朝时盛行铰(剪)毛。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每年铰毛3次;漠北寒冷地区,每年铰

毛两次,且掌握了铰毛季节,为防止损伤羊的体质,一般中秋节以后不再铰毛。山羊绒的采毛,

据明代《天工开物》记载,有两种方法:绒和拔绒。绒是用竹篦梳下绒毛,此法应用一般

山羊绒。采集较细的山羊绒,必须用手指甲沿着它的生长方向拔下,称拔绒。这两种方法,

产量甚微,起源古西域,即今新疆,唐代传入中原地区。

羊毛带有油脂、砂土,纺前必须除去。《齐明要术》中有把剪下的羊毛在河中洗净。《天

工开物》记述:“凡绵羊剪毛,……皆煎烧沸汤,投其中搓洗。”据清代《新疆图志》记载,

新疆地区有用“碱水”、“乳汁”、“酥油”洗羊毛的传统方法。在南山区,另有干法

去脂的传统方法,即将羊毛放入黄沙里,用手或用工具搓揉,也能达到除去油脂的效果。

这是缺水地带因地制宜的去油脂方法。

羊毛洗净晒干后,必须开松成单个纤维分离松散状态,并去除部分杂质,以供纺纱。

古人用弓弦弹松羊毛,叫做弹毛。弹毛技术后来移用弹棉。新疆、河西走廊到内蒙古草

原一带,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传统弹毛工艺,即两人用四根皮条手工弹毛。这种方法适

用弹山羊毛和粗羊毛。弹松的毛纤维用搓制绳索和纺纱织制日用毛袋。皮条弹毛法比

弹弓弹毛法更为原始,但出现年代已不可考。现在南少数民族手工弹毛所用的竹弦弓,

据考古推测,也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弹毛工具。这是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因地制宜、就地取

材的创造。

毛纤维纺纱的发展

经过初加工的羊毛纤维,再经理顺、搓条即可纺纱。大约公元前2000年羊毛纺纱起

源边远牧区。新疆罗布淖尔遗址出土的约公元前1880年的毛织物中,纱线的投影宽度

平均1.3毫米,最细为1毫米。经纱为S拈,纬纱为Z拈,拈度为18~28拈/10厘米。同

时出土的有双股毛绳,单纱拈向为S,合股拈向为Z,股拈为10拈/10厘米。新疆哈密遗址出

土的约公元前1200年的毛织物中,纱线的投影宽度平均0.5毫米,最细达0.2毫米。经

纱为Z拈,纬纱为Z拈,也有S拈。新疆吐鲁番阿拉沟遗址出土的约公元前300年的毛织

物中,纱线的投影宽度平均0.8毫米,最细达0.2毫米。平均拈度38拈/10厘米,有S拈,

也有Z拈。新疆民丰尼雅东汉遗址出土的毛织物中,纱线投影宽度平均0.3毫米,最细达

0.1毫米。有一块毛罗织物中,纱线细度与条干犹如蚕,拈度异常均匀。从纱线质量可以

看出,毛纺技术到汉代已有重大进步。

新疆地区的山羊绒纺纱,直到明代

文档评论(0)

A198550586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