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面对谣言》教学设计.pdfVIP

小学心理健康《面对谣言》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面对谣言

1.理解谣言产生的动机,找出应对方法。

教学目标2.通过视频、情境体验和分析,理解谣言产生的动机,思考用不同应对的方式满足

合理需求,并且结合自身情况应用。

3.在体验中理解谣言背后的动机,树立面对谣言的正义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谣言产生的动机;合理应对谣言

教学对象五、六年级

在日常咨询和学情调查中,我发现,小高年级的学生常被谣言所困扰,

虽然深受其害,但是自身有时又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谣者。所以,既需要提

高学生对于谣言的辨识能力和应对能力,更要促进学生思考背后的动机,这

样才可能避免学生明知故犯。

课程简介本课参考《谣言心理学》中的谣言公式、谣言动机等内容和鲁铱老师的

《青春不可承受之殇》创设校园欺凌情境的课程设计方式,通过视频、情境

体验并分析、实践应用等方式,了解谣言产生的原因,理解谣言背后的动机,

当潜意识上升到意识层面时,才可能促进行为的改变,进而考虑不同应对的

方式来满足合理需求,并尝试运用,最终具备面对谣言的正义感和应对能力。

一、导入阶段

1.视频——《班级里谣言的真相》。

2.提问:为什么说王同学的遭遇离谱?

过渡:在老师的学情调查中发现,这种谣言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不少同学深受其

害,为此烦恼;也有同学陷于其中而不自知。今天,就让我一起来拨开迷雾,看看它的

庐山真面目,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学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将学生带入课堂主题,唤起学生对于谣言的情感体验。

、展开阶段——揭秘“谣言是怎么发生的”

1.穿越时空大作战

过场景:小美作为新同学跟其他人不熟,她跟小扬住在一个小区,经常放学一起走。这

天课间,小扬正在向同桌小美请教数学作业。小明看到了,跟旁边的小杰说:“真奇怪,

你说他怎么那么要好?什么事都在一起。上周末我叫小扬去打球都不去。哼!”小杰:

“是哦,出双入对?”小明继续说:“他这一对,是不是在谈恋爱?”小杰“哇”了一

声,跑出去跟小洪说:“我跟你说,小扬小美谈恋爱谈了很久了,你知道吗?”不出三天,

有小喇叭之称的小洪把这件事得全班都知道了——“小扬和小美谈恋爱了。”而小扬和

程小美却陷入烦恼,甚至不敢再与对方说话。

(1)如果能穿越时空到现场,请你选择一个角色作为自己。

(2)谁知内心戏?——我为角色写旁白

你认为这个角色当时为什么这么做或这么说?她/他当时的心情如何?

2.专家来剖析

谣言的动机:人类共同需求、缓解情感压力并找理由、认知上寻求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景体验和角色动机分析,了解谣言背后的动机,使潜意识上升

到意识层面。当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之后,反而不会再当“工具人”,会在行动上

有所改变。

三、深入阶段——怎样做更酷?

1.为内心戏找个恰当的出口——我为角色改行动

设计意图:为自己的合理需求找个恰当的出口,既满足自己的需要,也不伤害他人,

这样更有成就感。

四、升华与总结

1.如果我曾经发起或播过某些不明真相说法,请写下一句话向当事人表示歉意。

2.对自己写一段话:面对不明真相的说法,我会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联系自身实际,并尝试运用。促进课堂所得向课下转化。

由于道法课和日常教导中,学生都已知造谣和谣言是不对的,但是仍然忍不住

教去做,并且当自己不是受害者时可能反而乐此不疲,成为受害者时又愤怒和烦恼。因

学此,本课设计从动机入手,促进唤起学生潜意识的意识化。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谣言

反事件中只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时,反而不再甘愿被当“工具人”,更愿意有自己的主

思动意识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这样更有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要

文档评论(0)

A198550586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