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2007-09-2920:09

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

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这个诗派创

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

敲。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韩孟诗派的形成“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早在贞元八年(792),42岁的

孟郊赴长安应进士举,24岁的韩愈作《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孟郊》及《孟生诗》

相赠,二人始有交往,由此为日后诗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此后,诗派成员又有

两次较大的聚会:一次是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796~800)间,韩愈先后

入汴州董晋幕和徐州张建封幕,孟郊、张籍、李翱前来游从;另一次是元和元年

到六年(806~811)间,韩愈先任国子博士于长安,与孟郊、张籍等相聚;

后分司东都洛阳,孟郊、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陆续到来,张籍、李翱、

皇甫湜也时来过往,于是诗派全体成员得以相聚。这两次聚会,对韩孟诗派群体

风格的形成至为重要。第一次聚会时,年长的孟郊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诗风,

从而给步入诗坛未久的韩愈以明显影响;到第二次聚会时,韩愈的诗歌风格已完

全形成,他独创的新体式和达到的成就已得到同派诗人的公认和仿效,孟郊则转

而接受韩愈的影响。通过这两次聚会,诗派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

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在

《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指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

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

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

肯定。这篇序文是专为一生困厄潦倒、怀才不遇的孟郊作的,文中以“善鸣”推

许孟郊,则其更重视穷愁哀怨者“鸣其不幸”的倾向不言自明。在《荆潭唱和诗

序》中,韩愈进一步指出:“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

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这里的“和平之音”和“愁思之声”虽都可视作

“不平”之鸣,而且所谓“欢愉之辞难工”并不是说不能工,“穷苦之言易好”

也不是说一定好,但从文学创作规律来讲,因前者出生于王公贵人之手,其生命

状态多平易流滑,便很难表现出“鸣”的深度;而后者饱经困苦磨难,其生命力

与阻力激烈碰撞所导致的“不平”之鸣便易于惊动俗听,传之久远。

“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本来,作为诗文大家

的韩愈是更重视文的,他说自己不过是“馀事作诗人”(《和席八十二韵》),

并明确认为与他那些“约六经之旨”、“扶树教道”的文相比,其诗只是抒写

“感激怨怼奇怪之辞”(《上宰相书》),以“抒忧娱悲”(《上兵部李侍郎书》)

而已。然而也正由于韩愈没有把诗与文等量齐观,才使诗歌避免了成为道学工具、

政治附庸的命运,才得以保持其“抒忧娱悲”、“感激怨怼”的美学品性。“感

激怨怼”就是“不平”,“抒忧娱悲”就是将此“不平”不加限制、痛痛快快地

抒发出去,所谓“郁于中而泄于外”(《送孟东野序》),指的便是这种情况。

由此看来,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渲泻,尤其是“感激

怨怼”情绪的渲泻,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物质。

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笔补造化”。用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

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

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孟郊非常欣赏“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

光为回旋”(《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的书法艺术创造,由此而及于诗,他认

为虽“形拘在风尘”,但可以“心放出天地”,用一己之心去牢笼乾坤,绳律

“万有”(《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在《赠郑夫子鲂》中,他这样说道: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宋玉逞大句,李白飞

狂才。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

将天地纳入“胸臆”之中,“由我”来尽情地裁夺,这是何等大的气魄!而

只有发挥创造性的诗思,才能“裁”物象,“该”造化,吁嗟之间而生风雷之象。

与孟郊一样,韩愈也十分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他一再说:

“研文较幽玄,呼博骋雄快”(《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雕刻文刀利,

搜求智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叮当的泉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