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用牛顿环干涉测量透镜曲率半径.pdf

(24)--用牛顿环干涉测量透镜曲率半径.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学们好,今天学习的实验是光的等厚干涉--用牛顿环干涉测量透镜曲率半径。我

们将从以下5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介绍。

一、引言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下面的情景,吹出的肥皂泡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变得五

颜六色,蜻蜓的翅膀也会有色彩出现,我们平常拍照用的是手机或者摄像机,因为增

加了增透膜,拍出来的照片特别的清晰。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都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光的干涉原理。

17世纪初,物理学家牛顿在考察肥皂泡及其他薄膜干涉现象时,把一个玻璃三棱

镜压在一个曲率已知的透镜上,偶然发现了干涉圆环,并对此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研究。

他发现,用一个曲率半径大的凸透镜和一个平面玻璃相接触,用白光照射时,其接触

点会出现明暗相间的同心彩色圆圈,用单色光照射,则出现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这

是由于光的干涉造成的,这种光学现象被称为“牛顿环”。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医生和考古学家托马斯·杨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

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这也被称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他发现利

用透明物质薄片同样可以观察到干涉现象,进而引导他对牛顿环进行研究,他用自己

创建的干涉原理解释牛顿环的成因和薄膜的彩色,并第一个近似地测定了七种色的光

的波长,从而完全确认了光的周期性,为光的波动理论找到了又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常常利用光的干涉法做各种精密的测量。比如测量光波波

长、激光干涉测量、测量曲面的曲率半径、光学玻璃的平整度等。

相干光的产生有两种方法:振幅分割法、波阵面分割法。牛顿环是牛顿在1675年

观察到的,是分振幅干涉等厚干涉的一种。

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薄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后在上表面附近相遇时产生干涉,

并且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相同的干涉条纹,这种干涉就叫等厚干涉。

光的干涉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利用透明薄膜上下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光

的振幅将分解为有一定光程差的几部分,它们在相遇时便产生干涉。上下表面的两束

反射光在相遇处的光程差取决于反射处薄膜的厚度,且同一级干涉条纹所对应的薄膜

厚度相同,这种干涉称为等厚干涉。利用等厚干涉,可以测量微小角度,测量长度的

微小改变及检查加工元器件表面的质量等。

二、实验目的:

1.观察等厚干涉现象,了解干涉的应用。

2.掌握用牛顿环仪测定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原理和方法

3.学习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凸透镜的凸面置于一光学平面玻璃上时,二者之

间形成空气间隙。间隙厚度从中心向四周逐步增加。当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时,入射

光在空气间隙的上下表面反射。由于空气间隙的厚度不同,便有不同的光程差。厚度

相同的地方,干涉效果相同。用测量显微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环间距向

外逐渐减小的同心环。

BC

垂直射在牛顿环上的单色平行光线,入射到、两点后分别反射回来,两反射

光产生了2BC的光程差,加上光从光疏媒质射向光密媒质的分界面反射时的半波损

BC2BC/2

失,光在点、点先后反射所产生的光程差为

2

22222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知R(RBC)rR2RBCBCr

222

由于RBC,略去二级小量BC,则有2BCr/R

22

将上式代入光程差公式得r/R/2

根据光的干涉明暗条纹的条件,两束光的光程差(2k1)2时,干涉相消

r2

出现暗纹。联立以上公式有2(2k1)整理后得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