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木叶》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语文】《说木叶》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木叶”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A.陆厥猖獗蕨类植物一蹶不振B.柳恽浑浊挥手之间诨号

C.寒砧信手拈来沾亲带故粘贴D.万应锭破绽百出沉淀装订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B.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

C.“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

D.“木叶”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躁之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成为许多人的诗句。

②“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的形象。

③诗人们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下来的名句。

④“木”字用在什么场合才恰好能构成的诗歌语言?

传颂钟爱留传精妙B.传诵喜爱流传精致C.传颂喜爱留传精致D.传诵钟爱流传精妙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唐诗就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靠艺术上深刻的诗性取胜。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的浸润是唐诗得以神妙的关键所在。

B.《说“木叶”》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如王褒《渡河北》曹植的《野田黄雀行》等。

C.写诗要想熟能生巧,除了天长日久的刻苦练习和用心摸索,没有其它任何捷径。

D.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积累知识。

下面各句中,句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到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屈原自从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在什么场合古代的诗人们都才用“木”字呢?

因为一遇到“木叶”的时候,但是情况就显然不同了。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这个评价有一个论证过程。

B.林庚字静希,福建福州人,现代著名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林庚与钱钟书、吴组缃、李长之早年并称为“清华四剑客”;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为“北大中文四老”。

C.林庚对盛唐诗歌情有独钟,“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是他提出的两个极为传神、深入骨髓的概念,不但在当时产生了强烈反响,在今天也具有积极影响,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

D.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学样式。

7.下面一段话的空缺部分中,各句间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当然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

①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

②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③“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

④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

⑤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

①②③④⑤B.⑤①④③②C.⑤②③④①D.①⑤②④③

课内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也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7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