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

说到无为,人们通常只是把它与所谓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仅仅视为某种具体的思想主张,如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之类。

然而本文认为无为的思想不只是属于老子、庄子或道家学派,它普遍地存在于先秦儒、道、法等主要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之中。

无为在各派人物的学说中虽然通常体现为内容各不相同的许多具体思想主张,但从总体上来看,无为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模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作为一种思维模式的无为,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普遍存在于先秦时期许多思想家的学说中,而且贯穿于他们思想的许多方面,对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无为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思想方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试图对这种作为思维模式的无为的基本格式,其在不同思维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它的思想价值和意义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无为思维模式的几种基本格式作为思维模式的无为,其基本含义是对某种正面主动行为的否定,而代之以某种不行为、非行为或反行为。

在具体的思维上下文中,这种无为的思维模式通常表现为下列几种基本格式1、无A而B或不A而B式。

这里的B是指某一既定的目标,而A则是人们通常认为达到B目标必

须采取的行为。

而无为的思维模式则认为可以不必采取A行为来达到B目标,实现B目标可以不借助于A行为。

先秦诸子常常把以无A而B或不A而B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看做是一种理想的乃至最高的境界。

例如《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孙子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老子》四十七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庄子天道》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

《易系辞上》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中庸》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斧钺。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荀子君道》故天子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虑而知,不动而功。

《韩非子难三》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

2、至A无A或大A不A式。

无为思维模式还经常认为,某一行为的最高境界或极至状态恰恰是对这一行为自身的否定,即不行为或非行为,也就是说,最好的A是不A。

例如《吕氏春秋精喻》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老子》三十八章上德不德,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大学》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荀子天论》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3、因B而A或令8自入式。

这里的A是主体为达到某一目的所欲采取的行为,而B则是A行为的对象或客体。

通常人们认为A和B是对立的。

而无为思维模式则认为主体的行为A,不必定要同客体B形成对立或对抗。

相反,主体应当因顺着B来实现A,甚至可以让8自己来实现A。

例如《韩非子难三》因物以治物,因人以知人。

《扬权》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

《主道》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

《孙子虚实》兵因敌而制胜。

《慎子因循》因也者,因人之情也。

故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而用矣。

此之谓因。

《管子心术》无为之道因也。

因也者,无益无损也。

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

《鬼谷子谋篇》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吕氏春秋贵因》禹通三江五湖,因水之功也。

4、欲A先B式。

这里的A是某一正面行为,而B则是A的反行为。

A和B本来正好相反,二者互不相容,要A就不能B,欲则不可。

但无为思维模式则认为要想A,不妨可以先B,甚至必须先B。

例如《老子》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六十六章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孙子军争》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鬼谷子反应》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5、 A而不A+式。

;这里的A+是A行为的强化或延续,通常是伴随着、或紧跟着A而来的。

无为思维模式则提醒人们不可对A行为进行强化和延续。

如果A行为已经完成,应当见好就收,到此为止,不可继续为下去。

例如《孙子军争》穷寇勿迫。

《老子》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老子》八十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论语八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 无A无不A式。

也即无为而乂无不为。

通常人们把无为而无不为理解为既无为而乂无所不为,或表面上无为,

而实际上无所不为。

这样理解并不符合古人原义,道理上也不太说得通。

笔者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其实是说既不要有意识地去为某事,也不必有意识地不为某事。

一切听其自然。

如果硬是有意识地坚持着不为某事,那其实也是一种为了。

所以无为而乂无不为乃是更深一层的无为。

文档评论(0)

dajied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