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710-2023 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docx

DB45T 2710-2023 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中医胃溃疡(慢性胃炎)诊疗规范,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实施。指南规定了诊断、治疗和护理要求,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医院医师中医诊疗胃溃疡(慢性胃炎)。此规范旨在提高医疗机构中医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及护理水平,降低医疗费用。

ICS11.020CCSC04

ICS

11.020

CCS

C04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45/T2710—2023

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Specification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pigastricpain(chronicgastritis)

2023-08-10发布 2023-09-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2710—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寿宁、朱永苹、唐友明、姜枫、郑东林、姜俊玲、林树元、刘熙荣、韦维、廖冬燕、林裕元、曾文彬、康雪莹、奚锦要、刘强。

I

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DB45/T2710—2023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医院医师中医诊疗胃脘痛(慢性胃炎)。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疾病GB/T16751.2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GB/T16751.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3部分:治法GB/T21709.1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GB/T21709.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GB/T21709.7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7部分:皮肤针GB/T21709.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

GB/T21709.10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

术语和定义

GB/T16751.1、GB/T16751.2、GB/T1675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pigastricpain(chronicgastritis)

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

诊断

症状

主要症状

不同程度和性质的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

次要症状

可兼有上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嗳气等症状。

证候

寒热错杂证

1

DB45/T2710—2023

胃脘胀满疼痛而拒按,遇冷加重,食入胀满,口干口苦或口淡,纳呆,嘈杂,恶心或呕吐,肠鸣,便溏,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腻或黄厚,脉弦细滑。

湿郁脾胃证

胃脘胀闷或疼痛,纳差,食入胀满,舌质淡红,大便粘腻或排便不顺畅,舌苔白厚或白腻,脉弦或滑。

肝胃气滞证

胃脘胀满或疼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心烦,嗳气频作,善叹息,嗳气、矢气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肝胃郁热证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嘈杂泛酸,嗳气频繁,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渴喜凉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脾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腹中冷痛,得食痛减,畏寒肢冷、倦怠,口泛清水,纳少便溏,舌质淡舌体胖或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或迟缓。

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痛,胃中嘈杂,饥而不欲食,口干渴不思饮,消瘦,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舌裂纹无苔,脉细数。

治疗

内治法

寒热错杂证

治法:平调寒热,消痞止痛。

推荐方药:安胃汤。

药物组成:姜半夏9g、黄连3g、干姜3g、薏苡仁15g、百合10g、乌药6g、丹参10g、白芍10g、木香5g、甘草5g。

加减:偏寒者,干姜5g~9g,黄连酌情减量;偏热者,黄连5g,干姜酌情减量;兼脾气虚者黄连酌情减量,加黄芪、白术;兼脾阳虚者黄连酌情减量,合黄芪建中汤;兼胃阴虚者黄连酌情减量,去干姜、乌药,合益胃汤;以湿滞为主者,合平胃散、二陈汤;湿热明显者,干姜酌情减量,加黄芩;气滞者,加柴胡、枳壳、浮小麦;兼食滞者,加鸡内金、麦芽、神曲;反酸嗳气明显者,加乌贼骨、瓦楞子。

煎服法: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饭后温服,每次150mL~200mL。

疗程:一个疗程2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