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的一次革命.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5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的一次革命

——鸡西市水稻超早育苗技术推广应用调查报告

鸡西市政府研究室鸡西市农业委员会

2009年3月23日

水稻是鸡西市农业种植业的优势主导农作物,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特别是近年来,鸡西市自主研发推广应用了水稻超早育苗新技术,得到各级农业专家和水稻种植户的充分认可,成为完成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鸡西市5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首选技术,是北方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的一次革命。

一、水稻超早育苗技术基本情况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大米需求增加和水稻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鸡西市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成为鸡西市农业种植作物之首。2008年,鸡西市水稻种植面积200万亩(不含农垦,下同),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0%;平均单产1046斤,总产10.25亿公斤,占粮食总产的50.7%;总产值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农民人均纯收入5278元,有31%来自于水稻产业。

(一)水稻超早育苗技术主要内容:水稻超早育苗技术,其核心是“标准钢架棚,苗床秋季做了隔寒增地温,地槽填稻壳;提高棚室温,复盖三层膜;精选晚熟种,适时超早播;延长生长期,增产三成多”。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普通的水稻育秧苗床下挖40cm后,铺上塑料薄膜,薄膜上面铺上20cm稻壳或苯板,用薄膜密闭封严,保证不跑气不进水,俗称“续褥子”;然后在上面覆土20cm,铺上育苗秧盘,盖上薄膜,即第一层底膜,紧贴在育秧盘上,上面支一个拱棚,即第二层中膜;然后最外面是塑料大棚,即第三层外膜。这样,土壤提前解冻,水稻提前播种,秧苗缓苗快,延长生育期。

(二)水稻超早育苗技术的主要特点:水稻超早育苗技术经过实验,又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得到农民的认可和各级水稻专家、评审组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的一次革命。这项技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延长了水稻生育期。鸡西市地跨二、三、四积温带,属于高寒地区,平均无霜期139天,年活动积温2550℃,降水量533mm,日照时数2565小时,这就决定了水稻只能种11-12片叶的中早熟品种,水稻生育期为130天左右,亩产始终在1000斤左右,而且经常因品质不好,影响农民收入,成为鸡西地区水稻创高产的制约因素。为彻底改变水稻产量不高、品质较差的现状,鸡西市先后尝试了水稻旱育稀植、大棚育苗、钵体育苗、两段式育苗等栽培技术模式,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2006年,虎林市宝东镇凉水泉村一些农民通过实验试种,总结出一套水稻隔寒增温创高产种植技术模式,

超早育苗的意义作用;讲清楚超早育苗增产增收的效益性;讲清楚超早育苗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标准。去年秋季,全市建设了100个集中育苗小区,育苗面积60万平方米。在2009年备春耕生产时期,鸡西市组成七个备春耕生产督导检查组,每周一次下到乡镇和水稻专业村,督导水稻超早育苗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有效推进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2009年水稻超早育苗技术推广任务全部完成,全市建立水稻超早育苗大棚6700栋,面积120万平方米,可以满足今年全市水稻超早育苗种植需要。水稻超早育苗技术从发现、研究到推广应用,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发展到20万亩,并且要实现三年推广100万亩的目标,主要是鸡西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

二是完善技术,提高推广标准。农民摸索出隔寒增温技术后,鸡西市组织农业专家工作组,深入农户进行调查研究,对技术进行总结、完善,制定出水稻超早育苗技术“六统一”、“三膜覆盖”标准和农时要求。“六统一”,即统一秋作床、统一清雪扣棚、统一晚熟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苗期管理、统一复盖三膜;“三膜覆盖”,即地膜、小拱棚、大棚膜三层覆盖;在农时上,严格遵守秋季上冻前备土做床“续褥子”、3月15号扣棚、3月25日大棚播种育秧、5月15号插秧的农时作业标准,扣棚、大棚播种育秧分别比原来提前15天和10天。目前,鸡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这些要求,制定了鸡西市水稻超早育苗技术标准,并确定为地方技术标准统一规范。通过统一技术标准,提高了农业标准化作业水平,保证了技术推广应用的规范化。

三是因势利导,加强技术培训。水稻超早育苗技术来源于农民,还要应用于农民。为便于农民学习,鸡西市农业专家将水稻超早育苗技术归纳为好记易懂的“50字口诀”,即“标准钢架棚,苗床秋季作;隔寒增地温,地槽填稻壳;提高棚室温,覆盖三层膜;精选晚熟种,适时超早播;延长生长期,增产三成多”,让农民听了就懂,看了就会。鸡西市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普之冬、科技大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农技人员入村集中办班、邀请农业专家讲课、开办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讲解“50字口诀”每句话的含义,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国家级农技推广研究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光义和市级高级农艺师顾玉奎等农业技术专家,经常深入各水稻专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ongy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