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对《李夫人》讽谕义的借鉴.pdf

《源氏物语》对《李夫人》讽谕义的借鉴.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7卷第1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1.37No.1

2017年1月JournalofYanehengTeacher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Edition)Jan.2017

《源氏物语》对《李夫人》讽谕义的借鉴

陈建梅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紫式部将白居易《李夫人》诗的“画像”“返魂香”和“木石情”这三个要素融入《源氏物语》的情节。

同时,紫式部对帝王情爱把握有别于自居易的视角,她在创作时,受当时女性普遍疏离政治的心态影响,不得不采

取“重情远政”的写法,试图以净土信仰为媒介,用“伤情之鉴”解答贵族女性共同面对的情殇问题,从而偏离白居

易原诗的“朝堂之鉴”讽谕义。

关键词:紫式部;《源氏物语》;《李夫人》;“朝堂之鉴”;“伤情之鉴”;讽谕;借鉴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17)O1—0080—07收稿日期:2016—09~12

作者简介:陈建梅(1978一),女,福建连江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学研究。

doi: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17.01.018

在《源氏物语》借鉴的白居易讽谕诗中,《李向是否与白氏完全一致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

夫人》的存在不容忽视。收录于白居易讽谕诗集题,首先要回顾《源氏物语》借鉴的《李夫人》诸情

《新乐府》中的这首诗,以汉武帝及其宠妃李夫人节要素,之后再分析其体现出的创作倾向。

的故事为蓝本,用大量的笔墨刻画了失去李夫人

、“宇治十卷”中源于《李夫人》的三个

后汉武帝怅然迷惘的身影,诉说着古今皆同的阴

情节要素

阳两隔之痛。然而,悼亡并不是《李夫人》诗的主

要目的。白居易在诗题“小序”中以“鉴嬖惑”三《源氏物语》对《李夫人》的借鉴散见于《夕雾》

字点明主旨,讽谕帝王“尤物惑人忘不得”,“不如《总角》《寄生》《东亭》《蜉蝣》这5卷中,主要集中

不遇倾城色”。面对汉武帝与李夫人的爱情于“宇治十卷”③。其对《李夫人》诗句的化用可提

故事,白居易关注的是对帝王责任的提醒,劝诫他炼为三爪.隋节要素:“画像”“返魂香”和“木石情”。

们切勿因贪恋女色而误国,此即“朝堂之鉴”。’(一)“画像”

《李夫人》传人日本后流播甚广,在各类作品“画像”源自《李夫人》“君恩不尽念不已,甘

中均有提及。在《滨松中纳言物语》中,李夫人化泉殿里令写真。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

身为中国优秀女性的楷模;在《和汉朗咏集》人”…螂的诗句,即汉武帝命人绘制李夫人的画像

里,她又跻身于“杨贵妃归唐帝思,李夫人去汉皇

挂于甘泉宫,以睹画思人慰藉哀愁的故事。其中

情”一句,成为日本作者的创作素材。而对《李夫

的“画像”是思念的载体。

人》诗句的直接引用,较早见于日本女性“日记文

例1薰中纳言低声吟诵古歌“人世恋情

学”发轫之作的《蜻蛉Et记》。藤原兼家复信中所

原有限……”接着说道:“苦痛忍受不住了!

言“我非木石,亦非薄情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