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峡》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鉴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古文基础薄弱,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

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在课堂随时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基于

对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教学过程中采用读译结合、读说结合、读思结合的教学模式,

意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声中,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内容美和情感美。同时,积极

体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其乐于探究,而且有所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巧借工具,感知文章大意。

2.积累文言字词,整理文言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三、德育目标

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2.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自主预习,完自主学习单。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字源识字法图片导入。

出示“峡”字的字源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理解“两山夹水即为峡”。

2.师:在中国,峡之极品当属长江三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随魏地理学家郦道

元的步伐,去1500年前的“三峡”探寻一番。

3.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1)巧借工具,感知文章大意。

(2)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3)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根据自主学习单,听读课文,圈画出重点生字词。

2.师生分享重点生字词。生分享,师点播。(重点词语:阙、曦、巘、裳)

3.生自由读朗读课文。

4.点名读课文。生互评,师点评。

5.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多样朗读,感受美景

1.划分节奏,读出音乐美

(1)“领起”词,读好短暂拖音(生自主读,师纠错。)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2)四字词语,读好节拍(生自主读,师范读。)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3)顿音,恰到好处顿一顿(个体读,群体读,师范读。)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2.译读课文,读出内容美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很多啊。)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

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调整语序是否更好?

四、鉴赏品味,体悟情感

1.《水经注》本是为《水经》的注释,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

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

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自主探究:

(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写得较具体些?

为什么?

(2)《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具体的词语并作简要的

赏析。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自制1分钟短视频,介绍《三峡》的山(或水、或四季之时的三峡风光)。

QQ

学习群内分享。

拓展阅读:余秋雨《三峡》

刘白羽《长江三日》

【板书设计】

三峡

《三峡》学情分析

这篇古文,句式整齐,节奏性强,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非常喜爱。鉴于初中低年

级学生的古文基础薄弱,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

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在课堂随

文档评论(0)

136****05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