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核心素养统领教学精品课件(选择性必修三).pptxVIP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核心素养统领教学精品课件(选择性必修三).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唯物史观;百家争鸣;四川广汉·三星堆

——————————;(1)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②表现:;学派;(1)秦朝:;魏晋玄学盛行: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主要是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节选自《辞海》;4.发展:

;5.繁荣:宋元时期;材料一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6.传承与禁锢:明清时期

;;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1)鸦片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流。

2)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与民主。;问题研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阶段;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2.政治观:民本思想(相对君本、官本);;4.家国观:提倡爱国,家国情怀——人与国家;“明德慎罚”

“敬德保民”

——西周·周公;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处世观:主张和而不同。;;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材料5:巴比伦王国早已经消失在沙漠中了,曾经无比繁华的空中花园,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遗址;古埃及除了留给后人几座谜一样的金字塔和解不开的文字之外,再无任何曾经辉煌的文明的迹象了;古印度的代表“哈拉巴文化”经过异族的侵略和摧残之后,已经灭绝,现今的印度语言和古印度语言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印度的原生文明已经彻底消失。

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1840年到1945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2.(2023·全国高考·乙)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3.(2023·全国高考·甲)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 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文化差异

;4.(2023·全国高考·甲)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小赵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制作、寻找初、高中试卷、试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