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信息类文本(练习含答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docxVIP

专题04 信息类文本(练习含答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类文本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童庆炳:与书为友的作家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与书为友的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于2015年6月14日下午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0岁。作为文艺理论界的泰斗,童庆炳曾培养过该领域众多知名学者,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1936年12月27日,童庆炳出生在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一个清贫的农家。读小学时,童庆炳常考第一名。1949年夏,童庆炳出乎父亲意料地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跨进了连城一中的校门。

读完初一后,迫于生计压力,“家中老大”的他被父亲强令辍学回家,走上扛担挑柴之路。可他心有不甘,几次向父亲提出复学的要求,然而父亲毫无妥协之意。1950年的一天,他不顾一切拿起行李和几斤米,还有祖母给的送终钱——四块银圆,离开家毅然朝通往县城的路走去,他发誓哪怕是当乞丐也要把书读完,要成为一个大写意的人。

1952年,童庆炳初中即将毕业时,偷偷报考了邻县的龙岩师范学校,并且顺利考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可战战兢兢的他一直等到一次父亲喝酒兴起的时候逼着父亲当着朋友的面写下一张字据后,才得以延续自己的读书生涯。

龙岩师范学校的校风、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们的修养,给童庆炳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他在这里不仅成长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还爱上了读书和写作。

1955年,师范毕业的童庆炳通过参加苛刻的保送大学的考试,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遇上了黎锦熙、黄药眠、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巨匠,这给了他充分深入研读经典的机会。

1958年7月,童庆炳提前一年毕业,在北师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任助教。1961年开始“疯狂”地研读《红楼梦》。

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童庆炳写了一篇近两万字的论文:《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论文在曹雪芹逝世两百周年之际,刊载于1963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的“红楼梦研究专刊”。这篇论文发表后,童庆炳受到了学界的注意,他也被调回中文系,开始了教学研究之路。

1963年9月,童庆炳被教育部派到越南国立河内师范大学任教,讲解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课程。教学过程中,他重新注译了屈原的《离骚》,还系统地钻研中国文学史,为学生编写了深入浅出的讲义,此外还编写了几十万字的作品注释。那段日子是紧张、劳累的,他却视之为一种精神享受。

1967年9月,他又被派往阿尔巴尼亚的国立地拉那大学历史语言系任教。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告诉他,图书室就在地下室,带一把改锥和一个手电筒就可以进去了。于是,他在午休时间溜进了那个不大的地下室,顺着手电筒的光线,看到了《鲁迅全集》《诗经》《楚辞》《左传》《史记》等书籍以及王维、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选集,还有歌德、席勒、海涅等作家的经典作品。与这些书籍为友,童庆炳觉得自己空前的“富”。

1970年夏天,童庆炳回国。回国后,他烧了一年锅炉,“靠边站”【注】了一年。这又给他创造了一次自学的良机:当时,北师大图书馆已经允许借书,童庆炳基本上每周或每半个月都会借一次书。他的床头、桌上和枕头边永远摞着一尺多高的书籍和读书卡片、笔记本。

在童庆炳的夫人曾恬看来,如果说在越南教书时,童庆炳所看的书相当于让他读了个硕士的话,那么,在“文革”期间,他等于是读了个博士。

多年的读书、思考和探究,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丰收季节:1978年童庆炳发表论文《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1979年发表论文《再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童庆炳几乎是以一年一部理论作品的频率出现在文艺界,在6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出版了30余部著作,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外加两部小说和一部散文随笔集。

1985年,北师大文艺学开始招博士生和硕士,他竟不辞劳苦地超额带了13个,并且这些“童家军”经过他一丝不苟的调理和引领,如今基本上都成了中国文艺学界的中坚力量。教学中,他经常对学生强调,要用生命来投入,才能真正把学问做好。

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文艺学学科带头人,童庆炳以提携年轻人为己任,时刻关心青年学生和教师的成长。1993年,在《东方丛刊》组织的“诗学大奖赛”中,王一川的论文得了一等奖,获奖金一万元;作为导师的童庆炳,他的论文只得了三等奖,奖金两千元。《东方丛刊》杂志社怕童庆炳不高兴,特意向他表示歉意。童庆炳在回信中说:“哪里有比这样的事情更让我高兴的呢?三个奖,我们师生就得了两个!”

【注】“文革”这一特殊历史年代中的习惯用语,它是对当时有“问题”的领导干部采取的一种暂不撤职、免职但停止权力的内部临时性组织处理措施。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童庆炳在拿到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逼迫父亲签下字据,自己才得以进一步读书学习。

B.童庆炳在国外任教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歌德、海涅等作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稳如老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一线教育领域十五年。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