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VIP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同步练习》是一个历史文献,包含了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知识点,包括社会大变革君臣之间的关系礼仪制度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个文档中,我们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探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当时的现实问题总结而言,该文档的主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同步练习》,它通过详细的阐述和实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参考

PAGE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一、选择题

1.(2024·惠州高三月考)《论语》中记载孔子称许管仲有“仁”,但也评价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也?”这可以反映出()

A.孔子反对管仲改革 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孔子坚守克制合礼 D.宗法体系彻底崩溃

2.(2024·广东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老子主张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谓的仁义名誉,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这表明两人()

A.积极为诸侯出谋划策

B.实现社会理想的途径不同

C.思想对立且辩论激烈

D.对礼崩乐坏现状深感忧虑

3.(2024·广州模拟)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

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

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

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4.商鞅在《赏刑》一文中,提出可通过“壹赏、壹刑、壹教”的方式达到“无赏、无刑、无教”的理想状态;商鞅在其他文章中也认为只要做到“秉权而立,垂法而法治”,最终就可达到“刑政不用而治”。商鞅的这些思想()

A.奠定了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B.继承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想

C.体现了法、道、儒理论的交融

D.借鉴了儒家对于人性的认识

5.(2024·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联考)古史记载:楚国先祖曾自称“我蛮夷也”;楚国崛起后,其国君又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这一材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说明()

A.楚国地处偏僻,因此文化落后

B.楚国崛起后,有问鼎天下之心

C.楚国发展过程中,产生华夏认同

D.楚国对本地文化的自我认同

6.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富国强兵,各国掀起了变法革新的潮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对推动社会转型起根本作用的是()

A.“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B.“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C.“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7.汉字“家”的字义,商代卜辞首先为“氏族宗庙”,也有“氏族(宗族)”之义;西周金文中均为“氏族(宗族)”;春秋时代主要为“氏族(宗族)”,也有“宗庙”之义;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出现“个体家庭”之义。这一演变过程表明()

A.宗族宗法观念加强 B.个体农业经济产生

C.社会组织形式变化 D.血缘关系纽带松弛

8.(2024·广东名校联盟高三大联考)春秋战国时期,“土”和“壤”的概念开始形成,如《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就把土和壤作了明确区别,认为后者是为了“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战国时期进一步提出了“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瘠)”的辩证观点。这说明当时()

A.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发展

B.人地矛盾日益显现

C.粮食生产开始受到重视

D.道家思想影响广泛

9.(2023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期末)“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张。其中《韩非子》中就有“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B.法家思想吸收了百家之长

C.为秦统一六国奠定思想基础

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10.(202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春秋战国时期,游学之风兴盛;墨家的个体游学区域逐渐缩小,而法家个人的游学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儒家由盛转衰,逐渐远离政治权力的中心。这说明()

A.法家政治地位日益显要

B.儒家思想日益遭到打压

C.游学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儒法两家“争鸣”更加激烈

11.(2023河南洛阳一模)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天命”“天道”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剧变促使人们抛弃迷信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

C.时局变动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性

D.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

12.(2023安徽合肥一模)战国时期,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评论当时各家思想,指陈其特点。这一现象()

A.源于铁犁牛耕技术的全面推广

B.促使地主阶级统治得以确立

C.有助于构建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D.不利于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

二、非选择题

13.(2024·揭阳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