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人口流动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探讨 【作者】郑晓龙 【关键词】人口流动??文化传承??新农村文化建设 【指导老师】黄金 【专业】历史学 【正文】 引??????言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并做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中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但是人口流动背景下如何去建设新农村文化??这是我们有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人口流动的弊端 (一)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农村人口流动属于周期性流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民离开乡村走进城市。而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多,且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青年人。这些人离开,必然会造成农村的人才流失,极大的增加了农村留守人员的劳动负担,从而严重限制了留守人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所投入的精力和热情。民族地区的流出人口多为受过一定教育的,思想较为开放的“精英人物”,这部分人的离开必然使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了主导者,也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念推行遇到了更大的阻力。文化建设最根本的承载体主体是人,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没有文化。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和欧洲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想启蒙等都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 以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为例,巴东县是集“老、少、边、穷、库(区)?”于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地处长江巫峡和西陵峡之间,素有?“楚西咽喉、鄂西门户”之称。根据巴东县劳动部门2006年统计,?全县有21万农村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的有6万多人,占36%。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不仅造成了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缺失,也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处境更为艰难。按照农村文化建设从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总要求的原则,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围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变的需求,并且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培养一代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技素养和专业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协调发展, (二)隔代教育 农村人口的周期性流动必然造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存在。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则是父母同时外出。在留守儿童中,有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则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其中14周岁以下的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1]。而这种情况在民族地区显得更为突出。 (1?)留守儿童数量巨增。众多留守儿童的存在势必对文化传承产生巨大的影响,隔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弊端就体现在思想观念上,对于儿童接受现代文化和先进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阻碍作用。当前农村隔代教育已经不同于传统乡土社会中的隔代教育,传统乡土社会的隔代教育的目的是维护乡土文化,使乡土社会能够传承;而当前的隔代教育却是破坏乡土文化,打破乡土传统,为工业文明培养劳动力。 (2)大部分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由于人口大量的外出打工,再加上金钱至上和读书无用观念的影响,孩子成年后很可能也为打工一族,在甘肃、青海等民族自治地区,有些未成年的孩子便早早外出打工。传统农村中的隔代教育起着维护乡土风俗和文化传承的作用,而留守人口背景下的农村隔代教育则起到推翻和打破这种风俗和文化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乡村社会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各种新思想不断涌进乡村(或通过电视媒体或通过口头相传),而农村中留守老人往往在这个浪潮中无所适从。如果固守传统不变,既怕不能与时俱进,遭人笑话;又怕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孙辈发展。新的思想尚未在老人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景,他们所得的所谓现代观念都是通过电视或是乡间的口头相传。但在这种转型社会中,好的观念往往得不到传诵,且在教育中把一知半解传授给孙辈,让孙辈自己去判断取舍。可以说,农村的隔代教育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挣扎中徘徊。 (3)中青年劳动力的外流,造成整个社区文化传承序列的错落,导致了传统文化继承的断层。人类学家认为,中国固有文化中的一个特色就是“差序格局”。每一个人或团体在这一个格局中有一定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