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性脑炎 定义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当感染仅累及脑实质时称为病毒性脑炎;当病毒感染仅累及脑膜时称为病毒性脑膜炎;而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病因 1、 80%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现,肠道病毒EV71感染轻型仅表现手足口病或急性疱疹性咽峡炎,而重型EV71感染常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 病因 2、 其次是疱疹病毒,其中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是引起严重病毒性脑炎的重要病原。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脑炎常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巨细胞病毒可引起胎儿及有免疫缺陷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EB病毒脑炎常伴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及皮疹。 病因 4、呼吸道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狂犬病病毒、腮腺炎病毒 和虫媒病毒等也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发病机制 病毒自呼吸道、消化道或经蚊虫叮咬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繁殖,通过血循环感染各种脏器,在脏器中繁殖的大量病毒可进一步扩散至全身,产生病毒血症,在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前即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如果此时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血脑屏障功能异常,病毒即通过脉络丛或血管内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一方面通过大量繁殖直接破坏神经组织,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髓鞘,造成感染后免疫脱髓鞘。 病理 病理检查可见脑膜充血,脑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侵润,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组织坏死。大脑、脑干、小脑、脑膜和脊髓均可受累,呈弥漫性水肿、脱髓鞘、软化和胶质增生。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多侵犯大脑皮层尤其是颞叶,也可侵犯额叶、枕叶、丘脑和基底节,引起脑组织坏死出血。虫媒病毒脑炎往往累及全脑。 症状、体征 表现有畏寒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并可出现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和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精神异常、言语障碍、兴奋躁动、抑郁等。体征可有脑膜刺激征和锥体束病理反射等。 诊断要点 1.流行季节,接触史,有关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腮腺炎所伴随的症状。 2.早期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和腹泻,幼儿头痛可表现为高度烦躁;继而出现脑炎症状,主要为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浅反射消失,深反射降低或亢进、阵挛,锥体束征阳性,可有脑膜刺激征。       诊断要点 3.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增多。 4.脑脊液压力增高或正常,细胞数(10~500)×106 /L,早期多核为主,后期单核居多,蛋白轻中度增多,糖正常或降低,氯化物正常。 5.脑电图多显示多灶性、弥漫性的高幅或低幅慢波。CT扫描可见脑组织炎症、水肿改变。 6.早期PCR 检测脑脊液有关病毒的DNA 或RNA 阳性;双份血清抗体测定3~4周后效价上升≥4 倍均有助于确诊。 治疗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 免疫学治疗 一般治疗 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给,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对症治疗 1)积极控制惊厥:有惊厥发作时要及时止惊,可选地西泮每次0.3-0.5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或灌肠;也可选氯硝西泮还可选苯巴比妥等止惊。对于惊厥持续状态用上述药物难以控制者也可选咪达唑仑 对症治疗 2)降低颅高压:可选20%的甘露醇每次0.5-1g/kg,6-8小时1次,恢复期可逐渐延长间隔;有脑疝征兆者20%的甘露醇应加大剂量或20%的甘露醇与50%的葡萄糖每次交替使用。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选择药物及调整用药间隔。急性期要注意适当限制液体入量, 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可用于治疗疱疹病毒脑炎,每次10mg/kg,每8小时一次,疗程1-2周。利巴韦林可用于治疗麻疹病毒脑炎,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脑炎有效。 免疫学治疗 激素的应用也可联合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预后 大部分患儿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少数患儿病情严重,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可有脑实质的严重受累,预后不良,常常遗留神经精神异常,可有运动障碍、癫痫、视听功能受损和智力低下等。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与摄入不足有关。 3.急性意识障碍? ——与脑实质炎症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 ——与昏迷、瘫痪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与颅内感染有关。 体温过高的护理 监测体温,观察体温热型及伴随的症状。每2~4h测体温一次,体温〉38.5℃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降温30~60min时,再测体温,并记录。 营养失调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机体对能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