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内容提要 1、电子跃迁类型 (→(*跃迁、(→(*跃迁、n→(*跃迁、n→(*跃迁、电荷迁移跃迁、配位场跃迁。 2、常用术语 1)最大吸收波长:曲线上的峰(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以表示。 2)最小吸收波长:曲线上的谷(吸收谷)所对应的波长,以表示。 3)肩峰:在吸收峰旁边存在一个曲折,对应的波长以表示。 4)末端吸收:在200nm附近,吸收曲线呈现强吸收却不成峰形的部分。 5)生色团: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有机化合物的生色团主要是含有(→(*或n→(*跃迁的基团(>C=C<、>C=O、>C=S、—N=N—、—N=O等)。 6)助色团: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如—OH、—SH、—OR、—SR、—NH2、—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强。 7)红移和蓝移:化合物常因结构的变化(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等)或溶剂的改变而导致吸收峰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长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8)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因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吸收强度增强的现象称为增色效应,有时也称为浓色效应;反之,导致吸收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减色效应,有时也称为淡色效应。 9)吸收带:不同类型的电子跃迁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呈现的不同特征的吸收峰。 10)强带和弱带:摩尔吸收系数大于104的吸收带为强带;摩尔吸收系数小于102的吸收带为弱带。 3、吸收带 1)R带:跃迁类型为n→(*,波长范围为250~500nm,吸收强度ε102。溶剂极性增大时蓝移。R带是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C=O、-NO、-NO2、-N=N-等)的特征。 2)K带:跃迁类型为(→(*(共轭),波长范围为210~250nm,吸收强度ε104。共轭双键延长时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大。溶剂极性增大时红移。 3)B带:跃迁类型为苯环的骨架伸缩振动与苯环内的(→(*跃迁,波长范围为230~270nm,吸收强度ε≈200。蒸气状态下可呈现精细结构。B带是芳香族(包括杂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之一 4)E带:E1带的跃迁类型为苯环上孤立乙烯基的(→(*跃迁,E2带的跃迁类型为苯环上共轭二烯基的(→(*跃迁,E1带波长约为180nm,E2带波长为200nm以上,吸收强度ε≈104(E1带),ε≈103(E2带)。 5)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4、测量条件的选择 1)测量波长的选择 最大吸收原则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2)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为了减小吸光度或浓度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应控制吸光度在0.2~0.7范围内,最好为0.434。 3)参比溶液的选择 包括溶剂空白、试剂空白、试样空白等。 5、显色反应 本身无吸收或只有弱吸收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加入试剂,经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定量转变为有色化合物后再行测定。这种选用适当的试剂与不吸收紫外-可见光的被测物质定量反应生成对紫外-可见光有较大吸收的物质的反应称为显色反应,反应中所加试剂称为显色剂。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包括:灵敏度较高、定量关系确定、选择性好、显色产物稳定性好、显色剂与显色产物之间应有显著的颜色差别(显色产物与显色剂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差别应在60nm 以上)。 6、显色条件的选择 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有显色剂用量、溶液酸度、反应时间、温度、溶剂等。通常采用单因素变化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取值范围。 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主要部件 光源:钨灯或卤钨灯(可见光区)、氢灯或氘灯(紫外光区)。 单色器:常用的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 吸收池:玻璃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而石英吸收池既适用于紫外光区,也适用于可见光区。 检测器:包括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2)类型 3)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波长的校正、吸光度的校正、比色皿的校正(在处比较各比色皿的百分透光率相互间不应超过0.5% 8、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 对比法: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得未知试样和标准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将两者进行对照、比较,如果它们完全相同,则待测试样与标准样品可能是同一种化合物;反之,如果存在明显差别,则肯定不是同一种化合物。 计算法:Woodward-Fieser规则可用于计算共轭体系和α, β-不饱和醛酮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Scott规则可用于计算芳香族羰基的衍生物在乙醇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2)单组分的定量分析 吸收系数法: 或 。 对照法:。 标准曲线法: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c的对照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吸光度A,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A-c线性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3)多组分的定量分析 解线性方程组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等吸收法: 4)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报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