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常见不适症保健按摩[参考].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指不想吃饭或腹中无饥饿感、食后脘腹不适的一种自觉症状。 (一)原因 1.情志所伤 忧愁思虑、恼怒悲痛等情志变化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使脾不健运,从而产生食欲不振。 2.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饥饱失调、过食生冷肥甘之品,碍脾滞胃,脾胃气机不畅,导致食欲不振。 3.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大病之后损伤脾胃,脾虚无力运化,因而不想吃饭或无饥饿感,或饥不欲食。 4.过度疲劳 工作劳累太过,以至于废寝忘食,日久则发生食欲不振。 5.节食不当 为使身体苗条而过分节食,长期饮食太少,脾不健运,日久厌食,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多见于女性。 (二)表现 食欲不振常表现为不想吃饭,有的腹中无饥饿感,有的饥不欲食,有的食后脘腹不适,或伴口淡无味、吃饭不香、脘腹发凉、大便清稀、体倦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厌食拒食,恶心呕吐、身体赢弱等表现。 (三)按摩 1.体位 宾客先仰卧位,后俯卧,保健按摩师站站宾客一侧。 2.手法 推、揉、按、颤、拿法。 3.选穴 中脘、天枢、章门、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等穴。 俯卧 qbwqbqb 仰卧 qbwqbqb 4.操作 ①分推:胁肋部 ②揉:胃经路线(粱门、关门、滑肉门) ③揉:上腹脘腹 ④拿:腹肌 ⑤点:上脘、中脘、章门、天枢、足三里 ① 推:背部膀胱经 ② 掌揉:背俞穴 ③ 按压:膈俞、三焦俞 ④ 捏脊:大椎—命门 (四)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勿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调畅情志,勿过分节食。伴有肠胃疾病和有严重厌食的宾客,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十一、下肢酸沉无力 下肢酸沉无力是指下肢感觉酸困、酸胀或酸痛,沉重无力的一种不适症状。 (一)原因 1.下肢疲劳 由于持重运行、长久劳作或剧烈运动等原因,使下肢疲劳,肌肉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导致产生下肢酸沉无力。 2.起居不慎 因不慎风寒,外邪侵犯肌表,导致一身酸痛不适,或双腿重如灌铅。或因久居湿地,涉水冒雨等,使湿邪犯下,阻痹气机,导致下肢酸沉无力。 (二)表现 下肢酸沉无力的主要表现是下肢酸困、酸胀或酸痛,沉重无力。或见双腿重如灌铅,疲乏困倦;或兼表症,一身酸痛。多见于工作劳累或剧烈运动之后,经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或逐步消失。若伴外邪侵犯,则可拖延数日。 (三)按摩 1.体位 宾客先俯卧位,后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其一侧。 2.手法 推、揉、拿、搓、拍法。 3.选穴 环跳、上巨 虚 、委中、承山、昆仑、太溪、足三里、解溪。 4.操作 推:直推下肢 揉:双掌对揉 拿:拿揉下肢 点揉:穴位风市、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阴陵泉 拍打:下肢 推:下肢后侧 拿揉:下肢后侧 按:委中、承山、殷门、昆仑、太溪 拍:下肢两侧 (四)注意事项 按摩手法宜柔和,有渗透力,用力适度。适当注意下肢休息。如有剧烈疼痛、运动障碍或其他全身症状者,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仰卧 俯卧 十二、足跟痛 足跟痛是足跟疼痛,局部不红不肿,影响行走站立的一种症状。虽非大病,但痛苦不小,应及时消除。 (一)原因 1.肝肾不足 年老体衰或久病伤阴致使肝肾阴血不足,不能滋养筋骨;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并是入足跟,故发生足跟痛。 2.慢性劳损 行走、站立过久或身体负重过度,日积月累,造成慢性损伤,致使足跟痛。 3.跟骨骨刺 因肝肾不足或慢性劳损可使机体发生退性行改变,形成跟骨骨刺。跟骨骨刺刺激足跟部组织而出现足跟痛。 (二)表现 足跟疼痛的主要表现为,局部不红不胀,影响行走站立。足跟部在承重后疼痛难忍,活动后可稍缓解,坐卧或休息时无症状。触摸足跟部有明显的压痛点,X射线检查可见跟骨骨刺的形成或骨膜的增厚。外伤或鸡眼等引起的足跟痛另当别论。 (三)按摩 1.体位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