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考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春考详解

1.有人认为第②段画线句中“聪明”一词使用不当,建议改为“灵巧”,你认为如何?简述理由。(2分) 分析:据《现代汉语词典》,“聪明”的释义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灵巧” 的释义是“灵活而巧妙”。 如果我们认定该词使用不当,可以从语法角度分析,理由就是“主谓搭配不当”。“聪明”的使用对象显然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某个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应指人,用来形容受大脑支配的具体的“手”显然用词不当。 而从修辞角度,我们可以认定它使用恰当,实际上作者是为了突出“手”中凝聚的智慧。 这里实际上使用了“移就”的修辞格。这种修辞中学课本中也出现过多例, 如“我将深味这浓黑的悲凉”(《纪念刘和珍君》),用“浓黑”来修饰“悲凉”就属于这种情况。 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朱自清《荷塘月色》)“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样子,有“脉脉含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词句,这里却用来修饰“流水了。 (注意:移就与比拟虽同属表达情感的修辞格,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比拟是把物或人分别当作人或物来写,重在“拟”,侧重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移就是从甲物到乙物,移而不拟,侧重体现的是相关事物的修饰语变化,二者不可混淆。) 我们都知道,语法负责的是“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负责的是“好不好”的问题,逻辑负责的是“通不通”的问题。考量一个词也有这几个角度。 答案:(2分)认为使用不妥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也可以从词义辨析的角度判别(近义词词义的辨析或词语的搭配),指出其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语病; 认为用词恰当的,可以“聪明”一词不仅体现人类双手的灵巧和神奇,而且说明它凝聚着能工巧匠的智慧的角度分析,在这个语境中巧妙运用。 要点:理由充分,与观点一致,得2分;理由不充分,但与观点一致得1分;缺乏理由,与观点不一致,得0分。 2.对第③段中举“青铜面具上的方孔”例子的主要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中国古代工匠手工制作技艺的高超。 B.说明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C.说明许多手工技艺的传承现在已经中断。 D.说明当今社会的手工文明正在日益衰弱。 分析:题干的限制很多,是“用意”,还是“主要”的,且选出“不正确的”,而且只有“一项”,这样一来难度就很小了。既然题干明确表明在③段,那同学们只要关注此段即可。请看③段中下面这段文字,并请注意所做的标记和注释—— 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领起句)面对广元三星堆那些“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古蜀人用什么利器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用何种技术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事例句)大量的手工技艺生生灭灭,随其自然,这也是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归纳评议句) 一段例证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领起句+事例句+归纳评议句。 从语法角度来,也就是一个句群,句群只有一个话题中心。明白了这些道理,在考试时理出包含事例的句群来(当然,边界一定要清晰),就可以判断出“用意”了。而这种题目上海卷也是经常出现的。这告诉大家:必须学会养成认认真真读文字,特别是总结归纳的文字的习惯(段首和段末句很重要)。 答案:(2分)A 3.第⑤段中画线部分“文明的转型”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分析:这里也要用到“句群”的知识。下面“农耕文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一句是对画线句子的解释。两者是总分式的解说关系。明白了这点,这道题真的不难。 答案:(2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4.综观全文,概括手工遗产的意义。(6分) (1) (2) (3) 分析:请看下面这三处引文,并注意这几段文字中所做的标志。 ⑥……在冷峻的千篇一律的工业文明的时代,手工给人一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人文的温馨,就像那些仿古餐厅中摇曳的烛光。 ⑦然而,手工遗产的意义远非如此。 ⑧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