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法律制度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封建专制集权奠基:秦汉法律制度;一、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二、秦汉法制思想的转变 三、从云梦秦简看秦代法制 四、汉朝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 五、秦汉刑法制度发展 六、秦汉司法制度;一、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2.汉武帝奠定封建帝国大一统局面;二、秦汉法制思想的转变;三、从云梦秦简看秦代法制;四、汉朝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2.法律形式;法经;五、秦汉刑法制度发展;;2、秦汉罪名; 汉代罪名;3、秦汉刑罚;六、秦汉司法制度;2.诉讼审判制度; (1)何为”春秋决狱”:董仲舒处理的相关案例。 案例一:首匿 案由:甲没有儿子,在路边拾得弃儿乙予以抚养。乙长大犯了杀人罪,甲将乙藏匿起来。 汉律:首匿之科,隐匿罪人要论罪处罚。 董判:“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臝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案例二:殴父 案由:甲的父亲乙与丙发生斗殴,丙拿刀刺乙,甲情急之下以杖击丙,却误伤其父乙。 汉律:殴父枭首。 董判:“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谓殴父,不当坐。” 案例三:私为人妻 案由:甲夫乙将船,会海风盛,船没溺流死亡,不得葬。四月,甲母丙即嫁甲,欲皆何论。 汉律:夫死未葬,擅为人妻,当弃市。 董判:“臣愚以为《春秋》之义,言夫人归于齐,言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妇人无专制擅恣之行,听从为顺,嫁之者归也,甲又尊者所嫁,无淫之愆,非私为人妻也。明于决事,皆无罪名,不当坐。” 以上案例有哪些共同点?律文与现实中事实之差距?判决中无一例外地引用《春秋》之义?董判皆为“不当坐”。 ;(2)春秋决狱的原则与办法? 功能:解决疑难案件的司法手段,弥补法律规范过于僵硬刻板之弊。以儒家之道德人伦及仁恕思想注入司法实践之中(法律儒家化)。 经义的适用问题:“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原心定罪: “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原心——诛心。 (3)春秋决狱盛行的原因? 现实案件犯罪情形的多样性决定了制定法无法解决具体规范条款的局限性,尤其汉承秦制之下的法律文本无法适应儒家思想日益渗透的社会现实,差异性解决个案问题成为必然趋势。 (4)对春秋决狱的评价? 今人站在近代实证法的立场,而批判春秋折狱之漫无目标,这种说法对于“不通经”之陋儒酷吏的曲经附会而言则可;如系对于“通经”之者徇吏“以经辅律”或“以经补律”而言,似嫌过苛。(黄源盛语) 法之善者,仍在有用法之人。否则,空言立法,方策俱在,徒虚器耳。大抵用法者得其人,法即严厉,亦能施其仁于法之中。用法者失其人,法即宽平,亦能逞其暴于法之外。(沈家本语) ;附录:; 案件四:乞养子杖生父 甲有子以乞丙,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谓乙曰:“汝是吾子。”乙怒杖甲二十。甲以乙本是其子,自告县官。仲舒断之曰:甲能生乙,不能长育,以乞丙,于义应绝矣。虽杖甲,不应坐。 案件五:武库卒盗弩 甲为武库卒,盗强弩弦,一时与弩异处,当何罪?论曰,兵所居比司马,阑入者髡,重武备,责精兵也。弩蘖机郭,弦轴异处,盗之不至,盗武库兵。论曰,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何以行之?甲盗武库兵,当弃市乎?曰虽与弩异处,不得弦不可谓弩,矢射不中,与无矢同,不入与无镞同。律曰,此边鄙兵所藏直百钱者,当坐弃市。 案件六:放麑 君猎得麑,使大夫持以归。大夫道见其母随而鸣,感而纵之。君愠,议罪未定。君病恐死,欲托孤幼,乃觉之,大夫其仁乎!遇麑以恩,况人乎,乃释之,以为子傅。于议何如?仲舒曰:君子不麑不卵,大夫不谏,使持归,非仁也。然而终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