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方多难千秋诗圣.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万方多难 千秋诗圣——杜甫 第七讲 万方多难 千秋诗圣——杜甫 1、 开元盛世,裘马轻狂——35岁以前的读书游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又有诗歌的家学渊源。其十三世祖杜预,西晋名将,注《左传》,甫常引以为荣。杜预是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其十世祖杜逊,东晋初南迁襄阳,任魏兴太守,故《旧唐书》云,杜甫本襄阳人。其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令,始迁居巩县。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瑶湾村。其祖父是初唐有名的诗人杜审言,杜甫亦常以此为自豪。父亲杜闲,为兖州司马,终奉天县令。杜甫生于太极元年(712),35岁时是天宝五年(746),正当大唐王朝繁荣昌盛之时。 第七讲 万方多难 千秋诗圣——杜甫 从杜诗中看,诗人自幼好学,7岁已开始吟诗,十四五岁已受到文坛宿将们赞赏。他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生活、兴趣都十分丰富,读书,练字,写诗,作文,观舞剑,听音乐,爬树,剥枣……。从20岁开始,杜甫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一共三次。第一次到吴越,游览了姑苏台、阖闾墓、虎丘剑池、会稽、鉴湖、剡溪等吴门古迹越中胜境。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不第,到齐赵进行第二次漫游。在齐赵纵马,呼鹰,逐兽,射飞,春歌冬猎。第三次,是结识了李白、高适,并与他们一起漫游梁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第七讲 万方多难 千秋诗圣——杜甫 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杜甫跟其他盛唐诗人一样,也希望循科举之道登上仕途,以实现其“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亦为他打下深厚渊博的知识基础。长期的漫游,使杜甫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结交了朋友。写于这一时期的《望岳》,既表现了杜甫对泰山的歌颂,也表现了蓬勃向上乐观自信的朝气。但他这时期“快意”的生活,使之不可能深入现实,这只是诗人创作的准备阶段。 第七讲 万方多难 千秋诗圣——杜甫 天宝四载(745)夏天,杜甫再次离开早已使他厌倦的病态繁华的洛阳,先到临邑探视弟弟,重游济南,拜访齐州司马李之芳。年近古稀的李邕,闻讯由青州赶来济南,约杜甫游览济南名胜——大明湖。并在历下亭设宴招待杜甫及济南名流。杜甫在这次聚会中写下了著名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一诗: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使历下亭名播天下,此联由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于历下亭南门两侧,至今仍在。 第七讲 万方多难 千秋诗圣——杜甫 2、 潦倒穷困,蹉跎十年——十年困守长安(35岁——44岁) 天宝五年(746)——天宝十四年(755)是大唐帝国日趋腐朽、衰弱,人民更加痛苦,安史之乱酝酿时期。天宝五年(746),35岁的杜甫满怀抱负,满怀希望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但他碰到的是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碰上的是中国科举考试中最黑暗的一次考试。元结《喻友》记载说:“天宝丁亥中,诏征天下士人有一艺者,皆得诣京师就选。相国晋公林甫以草野之士猥多,恐泄漏当时之机……已而,布衣之士,无有第者,遂表贺人主,以为野无遗贤。”由于李林甫专权,一手遮天,一手遮地,使待制举子个个落第。杜甫遭此命运,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生活也开始落拓。为了急于在政治上求得出路,他不得不违心地投诗干谒,但结果仍然是失望。杜甫向玄宗进三篇《大礼赋》,得玄宗赏识,命待制集贤院丞相试文章。诗人又进《封西岳赋》、《雕赋》,仍未获一官半职,直至天宝十四年十月,才被任命为河西尉,改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是一个掌管兵甲器杖、门禁锁匙的正八品下的小官,杜甫44岁获此微官,内心十分苦涩。 第七讲 万方多难 千秋诗圣——杜甫 十年的长安困守,生活潦倒,使诗人正视现实,看到了统治者的腐朽、人民的灾难,向人民迈出了第一步。他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关心着人民的疾苦,从他此时所写的几首诗可见诗人逐渐成长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如《兵车行》描写天宝年间,对外频繁用兵带给国家和人民的痛苦,人民苦于行役,田园荒芜,村落凋弊,民不聊生。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记载:天宝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将兵八万,大败于泸南。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兵车行》就是再现了这一段史实。 参考视频:《兵车行》朗诵 第七讲 万方多难 千秋诗圣——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作者自叙得官后往奉先县探家,沿途所见和自家遭遇,客观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不均、政治腐朽、聚敛残酷,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看到了大乱前夕一触即发的社会危机,预示了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趋势。诗人将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