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致病病毒.pptVIP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虫媒病毒分别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沙粒病毒科 是一大群单股正链RNA病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 根据基因结构及复制方式不同分 甲病毒属 东方马脑炎病毒 西方马脑炎病毒 委内瑞拉脑炎病毒 我国新疆、云南、贵州有辛德毕斯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东部马脑病毒感染 黄病毒属 乙型脑炎病毒 登革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 共同特征 病毒呈小球形,直径40-70nm,基因组为正链RNA 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对热、脂溶剂和去氧胆酸钠敏感,包膜镶嵌病毒的糖蛋白 病毒均能在胞质内增殖,病毒节肢动物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人等受其叮咬后感染 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主要引起发热、脑炎、出血热等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encephalitis B) 简称乙脑病毒 日本脑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生物学性状 单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疫苗预防效果好 正链RNA 二十面立体对称 有包膜 包膜上含糖蛋白E为病毒血凝素和膜蛋白M 最易感动物为乳鼠 在地鼠肾、幼猪肾原代细胞以及C6/36蚊传代细胞中增殖 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 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白伊蚊、致乏库蚊、蠛蠓及尖蠓、蝙蝠(日本和台湾) 华南地区6~7月,华北地区7~8月,东北地区8~9月,均与蚊密度曲线相一致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蚊子和家畜 蚊 动物 蚊 幼猪是乙脑病毒传播中最重要的中间宿 主和扩散宿主 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临床特点 轻型 体温通常在38-39℃, 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  度嗜睡 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一周内恢复 中型 体温常在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偶有  抽搐 病程约为10天 重型 体温在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可出现呼吸  衰竭,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 暴发型 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  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10-40%)幸存者也  常有严重后遗症(5-20%) 免疫性 感染后5~7天出现IgM IgG血凝抑制抗体 中和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无保护作用) 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 病毒抗原检测  免疫荧光和ELISA法检测血液或脑脊液中乙脑病毒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阳性率可达90%以上  血凝抑制试验 测定IgM抗体及IgG抗体,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100为可疑,1:320可作诊断、1:640可确诊 补体结合试验 单份血清滴度1:2为可疑,1:4为阳性,1:16以上有诊断价值,双份血清4倍或以上可确诊 中和试验 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早期为IgM,后期为IgG 防治原则 灭蚊防蚊 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 灭活疫苗 易感人群中(9个月至10岁以下儿童)接种乙脑疫苗 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第1年接种2次,间隔7~10天,其后2、3、7、13岁时分别加强1次,保护率为60-90%  流行区幼猪接种疫苗可控制乙脑的传播和流行 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在海南岛及广西等地均有发现 生物学性状 单正链RNA的小球形病毒,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外层包膜E蛋白是主要包膜蛋白 根据抗原的不同,分为1、2、3 、4个血清型,各型间有交叉反 流行环节:储存于人和猴,通过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传播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临床表现 普通登革热  潜伏期5~8天,发热 、骨、关节疼痛、 皮疹、 出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出血量大于100ml,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伴循环等衰竭  有报告55例登革出血热患者,其中51例均为二次感染 抗体依赖促病毒感染作用(ADE) 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病毒分离 急性期患者血清 白纹伊蚊胸内(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 小白鼠脑内、猴肾细胞株 血清学检查 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 红细胞凝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