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9.3力与运动的关系.doc

【2017年整理】9.3力与运动的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9.3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 学 设 计 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课题: 运动和力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②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②通过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运用知识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不同的运动现象,初步领略人与自然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以及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非平衡条件;知道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实验 五、教学准备:ppt、演示器材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修改意见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复习: 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平衡力?什么是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哪些?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引入:提出问题:力看不见,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观察图片:它说明了什么?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它还有哪些作用效果? 二、力的作用效果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 学生: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 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 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 下发生的。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是: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 过渡: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那么,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1、当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呢? 通过实例分析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 3、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4、总结归纳力和运动的关系。 四、课堂检测 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是 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从__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_或_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3.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 4.重10N的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3倍,则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少N? 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P70 第1、2、3题 通过复习, 1.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寻找新课和学过内容之间的联系,做好旧到新的过渡。 对图片的分析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 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提升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加强学生的熟练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 主备人:崔海珠 审批者签字: 年 月 日

文档评论(0)

liangyue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