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三全俄罗斯皇帝是专制的、无限的君主。……未经沙皇亲笔签署,任何法律均无效。——摘编自1892年《国家根本法》材料四1906年通过的《俄罗斯帝国基本法》规定:最高专制政权属于全俄皇帝,沙皇和以前一样总揽行政、军事和对外政策大权及批准法律之权。请思考: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是1914年俄国对德宣战后不久出现的一张海报,上写:“帮助战争中的受害者”。据……画家利奥尼·帕斯捷尔纳克的回忆:“许多人围在海报的面前,一些老年的妇女在哭泣。”——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封面请结合课本P.147的内容,思考:俄国人为什么关注这张海报,又是为何而哭泣?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而是从温和的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特别是从保安局的报告中显示出来的……一些著名的杜马(注:议会)领袖在革命前夕的讲话中就已提出了警告:国家很快就会发生动乱,必将陷入深渊。——摘编自德?阿宁《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请思考: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示威游行;3月15日,沙皇退位,统治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八天后……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考虑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两样东西——和平和土地。……坚持认为,土地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才能进行。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这些观点……在政治上却是自杀式的。——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尚是一个仅有20000多名党员的默默无闻的小党,其影响主要限于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大城市,而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在农村则基本不为人知……党的主要领导人列宁……等人或在国外、或尚在流放之中……——摘编自张在虎《再论农民与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中的关系》,《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4期列宁提出《四月提纲》的时候,孟什维克的代表A.波格丹诺夫当场向列宁大声地叫喊:“这是精神病人热昏的胡话!”——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册)》《四月提纲》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请思考:⒈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广大人民接受?⒉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时的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这又是为什么?到1917年8月底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口号主要有:“立即结束战争”——“缔结普遍民主和约!”“给农民土地”——“无偿地废除地主的土地私有制,……把土地交给农民委员会管理!”“把工厂给工人”——“在全国范围对生产和分配实行工人监督!”——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册)》(公历11月6日)列宁秘密地来到了起义指挥中心斯莫尔尼宫。……“列宁在一个小房间里不断地走来走去,像是一头笼中的狮子。他需要的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冬宫,这个通向政权之路上的最后一个卡子夺取到手……伊里奇(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在骂人,在吼叫,说是要把我们这些人都毙了。”——摘编自闻一《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二月革命后,2万多名党员的默默无闻的小党;4月底,10万名党员;七八月间,24万党员;8月底9月初,掌握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苏维埃的领导权;十月革命时,党员激增至35万人。资料来源——张在虎《再论农民与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中的关系》;李永全《俄国政党史》;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修订版)》当赤卫队再次涌向冬宫大门时,是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亲自打开宫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部长正在开会的地方。后来调查说当晚共有6人伤亡,并非“未流一滴血”,但是可以说几乎没有流血。据第二天就到冬宫观看现场情况的著名画家、导演伯努瓦记述说:“熟悉的景象依然如同昔日,看不到任何战斗的痕迹。”次日记者拍摄的冬宫正面,只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碎。一直反对暴动的温和派布尔什维克党人卢那察尔斯基在当时的家信中也不无宽慰地记道:“事变竟轻易实现……暂时牺牲极少,暂时。”显然,这场“暴力革命”几乎是波澜不惊地就成功了。……米高扬在苏共20大时坦言:“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现在俄罗斯的教科书中“十月革命”更多地被称为“十月转变”。——金雁《历史教学中的十月革命问题》,《

文档评论(0)

177****78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