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docxVIP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

目标1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环境

(1)特点

①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

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2)对人类的要求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

3.环境问题的产生

(1)环境问题的分类

按照成因,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界本身引起的,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是狭义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分析。

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b.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c.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②人为原因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矛盾冲突:

原因

矛盾冲突

表现

根本原因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直接原因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不少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社会伦理道德原因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不负责的行为,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3)环境问题的表现

表现

成因

资源短缺

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供应之间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环境污染

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其中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环境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4.影响环境的因素

因素

影响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增加→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增加→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增加

人均资源消费量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

技术水平

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

研发环境友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思考影响水体污染程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污染物排放量;水体的水量多少;水体的流动性;水体的开放性。

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湿沉降是指污染物随着雨、雪、雾、雹等降水形态而降落到地面;干沉降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20世纪80年代,酸雨只发生在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酸雨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以湖南、江西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目前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下图示意我国酸雨空间分布。

1.[区域认知]据图描述我国酸雨区分布特征。

答案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多于西北部,轻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2.[综合思维]北方二氧化硫排放点众多,但酸雨发生频率远低于南方。试分析其自然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