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而不迁:农民工城市居留与落户意愿分异之谜——基于住房支付能力视角的分析_WORD.docxVIP

留而不迁:农民工城市居留与落户意愿分异之谜——基于住房支付能力视角的分析_WORD.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家庭结构变迁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编号:18BJY044)、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中国居民的财产分布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际合作课题“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研究”(编号:2021YJHZ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留而不迁:农民工城市居留与落户意愿分异之谜*

——基于住房支付能力视角的分析

刘英俊

[摘要]居留意愿到落户意愿转化困难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住房支付能力为切入点,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2017)匹配285个地级市宏观房价数据,对房价收入比与居留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房价收入比上升降低了有居留意愿农民工的城市落户意愿,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下结论仍成立。(2)房价收入比上升通过增加农民工本地买房困难感知、降低其社会活动参与和城市融入主观感受,进而降低其本地落户意愿。(3)房价收入比上升对新生代、高学历和本地无自有住房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抑制作用更大,对老一代和本地有自有住房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4)随着城市等级的上升,房价收入比对居留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小。本文研究结果为从完善城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角度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证据支撑。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化落户意愿房价收入比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70(2023)-04-0094(11)

[作者]刘英俊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102488

一、引言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大多数城市落户门槛下降甚至消失,但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未有明显上升,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与户籍人口城市化率的“两率差”持续拉大,市民化进程推进缓慢。

从居留到落户的转化困难,农民工“留而不迁”意愿强烈,是市民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一般来看,农民工迁入城市的过程中,居留和落户是两个阶段的决策。前者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后者更多受公共服务和户籍福利影响。〔1〕大量“留而不迁”农民工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城市落户门槛的存在使得户口迁移难度明显高于城市居留难度,农民工从居留到落户的实现并不连贯。〔2〕另一方面是由于近些年农村户口含金量提高,农民工不愿放弃农业户口上附着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等经济利益。〔3〕此外,就业和收入状况、文化因素、身份认同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城移民的户籍迁移决策。〔4-6〕

“要想落地生根,须有片瓦遮身”,住房是近些年影响农民工城市落户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观念下,住房不仅成为判断个人成功和家庭幸福的主要评价指标,甚至成为影响婚姻、生育和健康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7-9〕另外,城市教育、养老、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获得也往往需要以农村迁移人口在城市买房为前提。〔10〕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从1998年的2063元/平方米上升到2020年的9980元/平方米,年均增速高达17%,远超同期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尽管近些年国家一直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同时配套限购、限贷、认房又认贷、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等措施,但居高不下的房价仍超出普通民众的支付能力。根据测算,中国房价收入比的平均水平在7—9左右,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达到15左右,远超合理水平。〔11〕

在户籍制度放开背景下,住房支付能力是否阻碍了农民工从“居留意愿”到“落户意愿”的转化?若有影响,影响机制又是怎样?目前尚未有文献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性回答。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hinaMigrantsDynamicSurvey,CMDS)数据匹配285个地级市商品住宅价格数据,分析了住房支付能力对居留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相比已有研究,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综合考虑了房价和收入双重因素,聚焦于更能体现住房支付能力的房价收入比对居留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第二,使用土地出让价格收入比构建了房价收入比的工具变量,很好地处理了房价收入比与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第三,从多个角度讨论了房价收入比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特征。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说

1.住房价格对劳动力迁移和落户的影响

住房价格是劳动力城市居住和工作的重要成本之一,对劳动力的迁移和落户决策有重要影响。〔12〕Plantinga等通过匹配分析美国城市住房价格和个人的点对点迁移数据,发现住房成本增加降低了个人定居大都市的概率。〔13〕Ganong等研究发现,大城市房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侵蚀了低技能移民的迁移回报,迫使其流向房价相对较

文档评论(0)

9.9元专业试卷、PPT包邮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各种专业试卷分享(尤其擅长医学类);擅长专业PPT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