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辩证看待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少数民主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

时空观念:通过史料,知道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的时空分布及变化、延续的基本事实。

历史解释:结合辽、夏、金、元朝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典型史实,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辽夏金因地制宜的制度建设。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理解少数民族政权在丰富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作用

家国情怀:能够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放到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认识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诸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贡献,感悟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重难点

教学重点:辽夏金元的制度创设、元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

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初步梳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重难点突破

【情境创设】

“本朝无前代离宫别馆,游豫奢侈,非特不为,亦不暇为也。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多方面穷于应付),未尝一日不念之。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宋)王暐(wěi)《道山清话》

【讲授新课】

一、辽朝

1.建立

马牛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数安逸在幽遐。

——(宋)苏颂《契丹帐》

契丹族,早在北魏前期就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916年,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建元神册,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947年灭后晋后改国号辽。

1125年,为金所灭。

1132年,宗世耶律大石在西域称帝,沿用“辽”国号,史称西辽。穆斯林文献中称哈喇契丹(黑契丹),1218年,为蒙古所灭。

2.版图扩大:向西征服,把统治范围扩大到中亚一代;926年向东攻灭了渤海,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936年向南占取了“燕云十六州(河北、山西北部)”,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

3.辽宋对峙:979年,宋为收复幽云十六州北伐,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一战,结束宋统一步伐。1004年,澶州之战,1005年澶渊之盟。此后维持了百余年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4.政治制度:

①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马逐水草,人仰潼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

幽云十六州自古便是农业耕作地区,有很发达的封建经济和文化。辽太宗起初采取民族高压政策,汉人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另一方面,太宗仍然对汉文化采取吸收融合的态度,契丹统治者在面对比自身文化高得多的民族间题上,不得不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制定了“因俗而制”的国策。

——摘编自尹德蓉《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幽云地区),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元)脱脱等《辽史》卷45《百官志一》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指燕京地区,代指燕云十六州等汉族农业区)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北宋)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

思考1:第一段材料反映的辽朝职官设置特点是什么?你能否从第二段材料的描述中体会到这一特点?

特征: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辽百多年中,北部没有发生太大的民族纠纷。在南部以汉族为主的农业地区,大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并仍然按照原有的封建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使广大汉族农民过着农耕生活,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因而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

——摘编自冉守祖《略论辽朝“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②四时捺钵: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官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元)脱脱等《辽史?营卫志(中)》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巡幸,称四时捺钵(契丹语,行营),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二、西夏

1.建立

党项族是羌族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唐末,党项拓

文档评论(0)

199****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