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里犯罪.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谢大家观看第21页,共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于变态心里犯罪第一节变态心理概述一、变态心理的实质(一)变态心理的概念:变态心理是人在大脑生化、生理机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反映。(二)变态心理的实质首先,人的大脑生化、生理机能障碍是变态心理的直接物质基础。其次,变态心理的社会实质就是人与客观现实、社会关系的失调和不适应。再次,“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反映”是有其特定含义的,这种“歪曲”并不等同于我们所说的“错误”。最后,“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反映”,不但指变态心理在认识活动上的反映而且也包括在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歪曲反映。第2页,共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变态心理的划分(一)划分变态心理的标准1.是否和大多数人的心理相一致2.是否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劳动、生活和工作3.是否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4.是否稳定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5.是否有正常的统一协调的行为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的行为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他的行为方式和他的社会身份或他所扮演的“角色”相一致;第二,反应的强度和刺激的强度相一致;第三,行为的统一、协调和稳定。第3页,共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变态心理的类型精神分裂精神障碍癫痫情感性精神病无情型变态人格变态人格偏执型变态人变态心理爆发型变态人格性满足对象异常性倒错性活动方式异常愚鲁智能障碍痴愚白痴第4页,共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一)变态心理的生物学因素变态心理的生物学研究主要涉及变态心理产生的遗传因素、大脑形态器质性病变、神经生化因素等。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已表明,生物学因素在变态心理特别是那些严重精神疾病的形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人脑中的一些中枢神经介质,如乙酰胆碱、儿茶酚胺、内啡肽的含量过剩与不足,都可导致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另外,人的大脑的病变和创伤,都可诱发心理异常和性格变异。目前国内外学者倾向于这种认识,即遗传是心理变态产生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能说是惟一的、决定性的原因,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变态心理都可找到生物学的依据和证明。即使是那些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变态心理,也不能说是直接和绝对地由生物性因素所决定。第5页,共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变态心理的心理学因素现代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都表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往往与一个人的性格、情绪、后天经历和挫折等心理学因素有关。另外,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和冲突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人的心理压力增强、情绪困扰、行为偏移和心理变态。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根源就在于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我们认为,变态心理的形成,必然要受主体的心理结构和既有人格特征的调节和影响。因此,心理学因素是变态心理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人的心理从来就不是自发产生的,同样,变态心理的形成,总是与人的先天生物遗传素质和后天社会实践分不开的。第6页,共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变态心理的社会文化因素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的,变态心理,作为我们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疾病,必然与人类的社会文化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文化精神病学研究认为,不同

文档评论(0)

努力奋斗的小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