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素材:多向解读高中语文课内写作素材之统编必修上册第一单元.docxVIP

高考写作素材:多向解读高中语文课内写作素材之统编必修上册第一单元.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高考写作素材多向解读高中语文课内作文素材之统编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大纲1引言内容概述高考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及必修课程2高中语文课内写作素材概览主题青春的价值和意义历史典故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以悲为美”“以愁为工”短短篇幅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等作品简介3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指导如何进行多元化的阅读理解如何把握青春期的主题如何撰写具有个性的作文4高中语文课内写作素

PAGE

PAGE1

多向解读高中语文课内写作素材(统编必修上)

第一单元

【课文素材梳理】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教材定位】

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青春的价值”,精选有关青春的文章,对青春吟唱,对青春赞美。引导刚刚步入高中的青年学生思考青春的价值和意义,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感悟人生,思考未来。教材开篇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放在首位,用雄伟宏大的意象,伟大广博的胸襟,感染激励青年学生。

中国古典诗歌有“以悲为美”“以愁为工”的悠久传统。家国的不幸、民族的灾难、个人的遭遇都会使得诗人内心的悲愁涌动,诉之于笔端。悲愁就成为文人墨客挥之不去的千年情结。从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到卢照邻“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从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到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都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伤情怀。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却扫尽千古悲秋之气,高歌湘江的秋日独具魅力: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盎然绚丽。

【素材概括】

1925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秋景,联想到内忧外患的当下,回忆起峥嵘的往昔,写下《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是毛泽东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问,是毛泽东的豪情壮志,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精神赓续。

【适用主题】青春,责任担当,立志,为国为民

【运用写作】无论哪个年代,年轻人应有责任,应有担当。在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年轻人是涌入革命洪流还是躲进书斋?是向黑暗妥协还是争取光明?是奋力呐喊还是缄默不语?毛泽东为救民于水火,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选择,那就是矢志不渝投身革命。他才华横溢,在橘子洲头写下不朽佳作《沁园春·长沙》;他满腔热血,要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要击碎旧社会的黑暗,给中国人民带来光与希望。他妙手能著文章,他铁肩敢担道义,是我们永远的领袖和榜样!

拓展:描写秋天的诗句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刘言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王绩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杜牧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村行》王禹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曹丕

【素材运用】

1.当今一些少年,拥有着优渥的学习生活条件,却终日迷恋网络,娱乐至上,甘做“废青”,在本该奋斗的年纪,浑浑噩噩,毫无憧憬,发出“家事国事关我何事”的怪谈,殊不知唇亡齿寒之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之前途,明知前路渺茫,仍旧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为了追求心中的自由和理想。他们肩上扛起沉重的责任,脚步掷地有声,奋勇前行,为我们奠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吾辈青年恰同学少年,更应奋发有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当鹰击长空,积极进取,开拓出自己有意义的人生。心有一盏不灭的明灯,风华正茂时,在新时代就该走出自己该有的风姿。

2.在乱世之中,伟人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举目之间,挥斥方遒,“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振臂一呼,气魄万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萧瑟秋景此时都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虽遇到挫折、经历迷茫,仍“我言秋日胜春朝”,书生意气不因一时的跌倒而黯淡无光,谁主沉浮的豪情也不因偶然失意而中道崩殂,这便是伟人的豪情。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风华正茂,也应朝气蓬勃、慷慨激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们也应该有中流击水的勇气,心怀大美之理想,为国为家,高屋建瓴,这样的青春才有情怀,才会熠熠生辉。

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材定位】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

【素材概括】

“五四运动的狂飙,震动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极大的鼓舞。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歌表达了他渴望有无穷巨大的力量来毁坏一切落后的思想和文化的强烈愿望。

【适用主题】创造新世界的青春热情,破旧立新,奋发昂扬

【运用写作】

青春正当时,应充满热情有希望,应奋发昂扬有作为。忆往昔,五四运动如惊雷,反帝反封建,响彻九州间。郭沫若受到鼓舞,心潮澎湃,写下《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他赞美、歌颂力,希望有磅礴之力摧毁一切落后的和邪恶的事物。这是青春热情的心声,是青年昂扬的模样!看今朝,青年人更应该充满激情,团结一致,凝聚成一股力,为我们祖国更强大、为我们生活更美好而努力!

拓展:郭沫若精彩语段

沧海横流,方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