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荨麻疹课件.ppt

定义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损——风团。 病因 多数找不到确切原因,尤其慢性荨麻疹。 常见原因有 食物 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贝、肉类、牛奶和蛋类等。 植物性食品:如蕈类、草莓、可可、番茄和大蒜等。 某些食物调味品和添加剂。 药物 引起机体变态反应的:常见的如青霉素、血清制品、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 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阿托品、毛果云香碱、罂粟碱和多黏菌素B。 感染 病毒感染: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等。 真菌感染: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蛔虫、钩虫、血吸虫、蛲虫等。 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 动物及植物因素:如动物皮毛、昆虫毒素、蛇毒、海蜇毒素、荨麻及花粉等。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通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而致病。 内脏及全身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内分泌紊乱等。 发病机制 变态反应性 多数为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型或Ⅲ型。 Ⅰ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荨麻疹机制为 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IgE。 该抗体以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 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 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人体内,通过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 促使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活性介质,如组胺、缓激肽等。 引起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 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症状。 根据过敏反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速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两种类型 速发相反应 在接触变应原数秒钟内发生。 可持续数小时。 化学介质是组胺。 迟发相反应 发生在变应原刺激后6~12小时。 可持续数天。 化学介质是LBT4、PAF、PGD2和细胞因子。 Ⅱ型变态反应多见于输血反应,为细胞毒性反应。 Ⅲ型变态反应见于血清病和荨麻疹性血管炎 主要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IgG或IgM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过敏毒素。 嗜碱粒细胞和肥大脱颗粒,组胺等化学介质释放。 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水肿而产生荨麻疹。 非变态反应性 以下因素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荨麻疹:某些食物、药物、各种动物毒素、物理及机械性刺激。 临床表现 急性荨麻疹 起病较急 自觉皮肤瘙痒 皮损形态及特点 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 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开始孤立或散在,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 橘皮样皮损:微血管内血清渗出急剧时,压迫管壁,风团可呈苍白色,皮肤凹凸不平。 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持续时间 般不超过24小时。 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 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胃肠黏膜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 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慢性荨麻疹 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 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全身症状较急性轻。 特殊类型荨麻疹 皮肤划痕征 又称人工荨麻疹 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划痕处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 可单独发生或与荨疹伴发。 寒冷性荨麻疹 家族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 皮损终身反复出现。 获得性 较常见。 表现为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状水肿。 严重者有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或休克。 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水肿。 被动转移试验阳性。 冰块可诱发风团。 可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冷球蛋白血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见于青年。 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而发病。 好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 机制:躯体深部温度升高,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 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风团,直径2~3mm,周围红晕1~2cm,互不融合。 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 可在0.5~1小时内消退。 自觉剧痒。 乙酰胆碱试验可出现风团。 日光性荨麻疹 由中波、长波紫外线或可见光引起,波长300mm左右最敏感。 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的皮肤。 自觉瘙痒和刺痛。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 压力性荨麻疹 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皮肤划痕征相似。 常见于足底和长期卧床患者的臀部。 表现为皮肤受压4~6小时后局部发生肿胀,可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 一般持续8~12小时消退。 诊断及鉴别诊断 1.根据发生的及消退迅速的风团,消退后不留痕迹等临床特点诊断。 2.与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

文档评论(0)

7800034fgy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