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粤教版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爱玲 一 一个潇洒而苍凉的手势 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影响了其人格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 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30年改名张爱玲 。祖父张佩纶虽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婿,但到她的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型人物,母亲是西洋化的女性,几度跨洲越洋去留学。 由于自幼就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又耳濡目染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尔虞我诈,不仅形成孤独、敏感的内省个性,还使她过早地积累了对人对事的否定性情绪,习惯于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着周围的世界。 1943年,张爱玲正式写小说,《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心经》、《琉璃瓦》、《连环套》等相继发表,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高潮期,形成自己的艺术峰巅,以后一直没有逾越它。 二 叩问人性解剖人性 张爱玲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难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阴郁甚至有些刻薄恶毒的眼光注视着社会与人生,揭示了人性阴暗的一角。 1.金钱锈蚀下的人性 张爱玲十分关心人性在现代社会的迷失,人情在金钱诱惑下的冷漠,由此产生对生命本体的思考。擅长塑造由“怨女”变为“恶妇”的女性形象,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怨女》中的银锑,《十八春》中的曼璐等。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小说中文化内蕴最丰厚的作品,刻画了一个阴鸷毒辣的“母亲”形象──曹七巧。这是一个把自己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性格暴躁,心理变态,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疯狂的报复欲,由金钱的牺牲品论为金钱的奴隶。 (1)旧式婚姻的牺牲品 作者从人性的视角透视曹七巧的一生,发现黄金欲可以把一个本属悲剧性的人物演化为一个邪恶的人,这一人物“无疑是新文学中最复杂、最深刻、最成功的妇女形象之一。” 曹七巧与姜二爷的婚姻并非“良缘”,而是以七巧的青春、健康──人,与姜家的地位、金钱──物,作为交换中介,造成了婚姻构架的倾斜,人与物价值的互换倒置。 (2)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 曹七巧精神极度空虚,黄金锁住了她的情感,摧残了她的人性,被禁锢在心狱之中。 作者不仅以同情的笔墨写出七巧的畸型反抗,还写出了这种反抗如何蛰伏在金钱统治的脚下,由金钱的牺牲品沦为金钱的奴隶。 (3)变态、畸型的心理 张爱玲以冷峻的笔调,写了这样一个疯狂的故事,不仅意在揭示原欲对人的折磨、支配与惩罚,更着意于把人摆在旧中国文化关系“被食、自食与食人”的循环链条中来考察,揭露了封建文化“吃人”的本质。 2.揭示了人性的虚伪与残忍 张爱玲还敏感地发现了人类之爱甚至亲情之中虚伪和残忍的一面。曹七巧一次次在变态阴暗心理的驱使下破坏着儿子、女儿的幸福,变成了施虐狂。 三 审视两性解构神话 张爱玲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现实,选择两性关系作为切入点,讲述着大都市里的小市民恋爱与婚姻的故事,冷冷地告诉人们:人间无爱,至多只有一层温情的面纱。 她笔下的女性既不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强者,也不是纯真浪漫的情种,而是为了“谋生”而“成家”的女人 。 1.谋爱与谋生:拆解“倾城”的神话 婚姻是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构件,几乎每篇都离不开男女之情,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使她见不到“爱”,没有浪漫而圆满的结局,更多的是情场角逐和权衡利弊的交易,谋生——谋爱。 张爱玲用这样一个故事对“倾城之恋”的阐释,不能不说是对古往今来男性文本建构的爱情神话的嘲讽。 小说在苍凉的二胡声中展开,进而成为贯穿始终的节奏和旋律,形成一种典型的“中国情调”,最后又在二胡声中结束。前呼后应,浑然一体,给人以艺术的整体美。 2.揭去面纱:消解爱情的诗意 《红玫瑰与白玫瑰》 佟振保 // // 3.冷处理:颠覆一见钟情的模式 张爱玲擅长以不动声色的冷处理,轻描淡写地颠覆了一见钟情的艳遇模式,直指人性的复杂。《封锁》是一篇让人回味的短篇小说,具有寓言的性质,可以从各种角度解读。 有形的“封锁” 无形的“封锁” 爱情是一个撩人、缠人、醉人也毁人的生命情结,也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 。 张爱玲感叹道:“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她用一副看透了世界的眼光,冷静地展现社会与人生,解构了爱情的神话 。 同是写“家”的蛀虫,张爱玲推出了一系列萎琐无能、昏庸懦弱的遗老遗少 。 在张爱玲笔下,“父亲”头上的神圣光环已不复存在,所剩的是丑恶、堕落与孱弱。 (3)展示家庭本身的缺陷,寻找内部的“裂隙”。 在传统文化中,父亲是个不同寻常的概念,不仅表现一个男人在家族血缘中的位置,还意味着在社会文化中所拥有的特权:对家庭的主宰、对女性的占有。 (2)重新解读女人 张爱玲注重性别政治的书写策略,把艺术的取景框对准了沪、港两地男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